8月19日,“綠色低碳·能源變革”國際高端論壇在京召開。論壇邀請了能源化工領域兩院院士、國內外知名學者、能源公司和行業協會專家,圍繞全球及我國能源產業綠色低碳轉型發展中的熱點、重點、難點問題,分析機遇挑戰,謀劃戰略布局,探索發展路徑,提出政策建議,為實現我國“雙碳”目標,加快建設能源強國貢獻智慧與力量。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院副院長李仲平為論壇致辭。中國工程院院士、集團公司董事長戴厚良主持主論壇開幕式并作總結發言。
會上,戴厚良作題為《綠色低碳背景下的中國能源安全與發展戰略》主旨演講。國際知名能源學者、標普全球副董事長丹尼爾·耶金作題為《全球能源綠色低碳轉型關鍵問題與創新發展》主旨演講。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能源專家咨詢委員會副主任杜祥琬,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華能集團董事長舒印彪,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院秘書長陳建峰,國家能源局原副局長吳吟,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石油科學技術協會主席孫龍德等作大會報告,圍繞全球能源轉型背景下的能源安全、科技創新、國際合作、產業升級等話題進行深入研討,并對我國實現“雙碳”目標戰略及路徑建言獻策。集團公司副總經理焦方正主持大會報告環節。【詳細】
8月19日,北京,中國石油科技交流中心。一場匯聚了能源化工領域兩院院士、國內外知名學者、能源公司和行業協會專家的高水平“學術盛宴”——“綠色低碳·能源變革”國際高端論壇在此召開,探討能源轉型,透析機遇挑戰,共謀行業轉型發展大計。
聚焦綠色低碳,共謀能源變革。論壇內外,一個共識愈加凝聚:能源行業將迎來一個前景美好的綠色未來,但過程的艱難曲折或許超出想象。綠色轉型大勢之下,能源行業將怎么變?如何變?又該如何看待和把握“變”中之“辯”?本次論壇為推動整個行業穩妥有序轉型,提供了更多的視角和參考樣本。讓我們透過會場上碰撞的智慧、擘畫的藍圖,窺探未來能源一角,以及轉型之路上的“風景”與“風暴”。【詳細】
中國石油不斷提高清潔能源供給能力和質量,在實施“七大工程”中發揮示范作用,在新時代保障能源安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新征程中譜寫“我為祖國獻石油”的新篇章。一是著力增強油氣供給,勇當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壓艙石”。二是著力發展化工新材料,努力成為世界一流高品質化工材料供應商。三是著力強化創新驅動,勇當能源與化工原創技術的“策源地”。四是著力推動綠色發展,勇當推動能源轉型和“雙碳”目標實現的“主力軍”。
丹尼爾·耶金博士表示,能源轉型比人們想象的更復雜且更具挑戰性,如果處理不當,可能會增加全球能源危機、經濟衰退、社會動蕩等風險。油氣行業在能源轉型進程中具有雙重角色和雙重使命,既是維持世界經濟運轉的推動者,又是綠色低碳能源發展的引領者,特別是天然氣,為全球降低碳排放做出了重要貢獻。展望未來,石油和天然氣依然是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石,油氣行業應運用其強大的運營能力、資本能力和創新能力,為全球能源轉型探索新的解決方案。
杜祥琬在大會報告中指出,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碳排放大國,需先立后破,實施節約提效、能源安全、非化石能源替代、資源循環利用、再電氣化、固碳、數字化、國際合作等八大戰略,并通過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打造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構建新能源為主的新型電力系統、持續推進電氣化和深度脫碳技術攻關、提高交通領域電氣化、突破綠色建筑關鍵技術、制定碳移除行動方案、完善碳交易制度等八大抓手推動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實現。
舒印彪在大會報告中指出,新型電力系統將成為零碳電力系統,是支撐全社會高度電氣化,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平臺。要著力研究中長期用電需求、新能源資源和出力特性、優化新能源和各類電源結構以及開展安全性、經濟性評估,逐步提高新能源發電占比,豐富形態與功能,實現電力系統高度智慧化。構建新型電力系統一方面需要從基本原理、控制理論、分析方法上開展整體研究,深化對新型電力系統隨機規劃、安全穩定分析、協同控制等理論方法的認知;另一方面推進清潔發電技術、先進電網技術、用戶側響應技術、儲能技術、電能替代技術、電動汽車、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 生物質能碳捕集與封存(BECCS)、氫能及電力市場與碳市場等9項關鍵技術突破。
陳建峰圍繞“石化行業綠色低碳轉型升級與科技創新”作大會報告,介紹了我國石化工業發展現狀與挑戰,科技創新推動石化綠色低碳轉型發展路徑,實施石化工業綠色分子制造戰略等內容。他指出,要加大能效提升,推進生產過程減碳;大力調整用能結構,推進產業源頭減碳;加大產品循環利用,推進市場消費減碳;加大資源綜合利用,推進產業末端減碳;推進煤化工與關聯產業融合多聯產發展,降低碳排放。 實施石化工業綠色分子制造戰略,在化工領域開展未來制造模式變革,多學科交叉融合,合力打造綠色分子制造產業。從理論計算與 AI+ 化學化工方法、化工過程強化技術、研發高效環境友好催化材料、高端專用化學品制造、數字賦能技術升級產業5個方向發力,明確綠色分子制造科技優先發展方向。
吳吟指出,節能減污降碳是新能源與傳統能源融合發展的核心要義。新能源與傳統能源融合發展的主要目的是提升能源轉型質量,在能源可靠性、生態性和經濟性之中尋求“能源不可能三角”的最優解。新能源和傳統能源融合發展路徑要以碳的控制和利用為基本指導,從“少用碳、少排碳、利用碳、不排碳和碳循環”五條路徑,實現融合發展。
新能源與傳統能源的融合發展方法是要堅持系統邏輯思維,從戰略和理念上做到先破后立,從戰術和行動上做到先立后破;要科學細化頂層設計,尋求安全、生態、經濟最優解;要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深化能源和相關領域改革;要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鼓勵新能源健康發展。
孫龍德在大會報告中指出,油氣安全依舊是能源安全的核心。雙碳目標下,油氣綠色低碳生產與油氣穩定供應保障壓力增大,亟需圍繞加快陸上深層超深層油氣勘探開發、新一代大幅提高采收率技術、海洋油氣勘探開發、非常規油氣勘探開發等四大領域,加快推進智慧油氣田技術、超級盆地多資源多能源綠色協同、新一代工程技術與裝備、油氣區二氧化碳捕集地質利用與埋存等核心技術創新。未來油氣行業肩負能源安全保障、穩油增氣和綠色低碳三大使命,并且基于油氣的能源和材料雙重屬性,特殊作用仍不可替代。
數字化、智能化是引領未來的新興戰略型技術,已上升為國家發展戰略,國內油氣行業信息化和數字化建設經歷了單機應用、分散建設、集中建設、集成應用等階段,基本實現了數字化油氣田建設目標。
圍繞油氣行業數字化轉型智能化發展的機遇與挑戰,由于油氣田企業屬于資源型企業,受地域影響大,客觀條件和資源能力對數字化轉型帶來一定挑戰,同時也帶來了很多機遇。主動擁抱數字化浪潮,將為企業高效運營管理提供破局利器。我國油氣行業將對標國外大型能源企業,與IT公司強強聯手,加快布局數字化,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對油氣行業進行賦能,助力油氣領域全產業鏈升級。
世界能源消費正在進入第三次轉型期,向多元、綠色、可持續的低碳能源體系轉變,天然氣是各國能源低碳化轉型的現實選擇,預計2035年前在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中占比仍保持20%以上。在天然氣使用端,能源需求“冬夏兩峰”季節性特征有擴大趨勢,天然氣大量用于采暖和調峰發電,在能源系統季節性調峰中將承擔更重要作用。
碳中和背景下,通過在陸上常規氣、海上油氣、致密氣、頁巖氣等四大領域發力,完善多元通道天然氣進口體系建設,天然氣在“碳中和”背景下能夠充分發揮季節性調峰作用,在未來我國能源系統將發揮“穩定器”和“調節器”作用,與可再生能源融合發展,將成為可再生能源發展的長期伙伴。
全球每年CCS產能在4000萬噸左右,截至本世紀中葉,產能需要達到76億噸,才能實現1.5度的溫控目標,或者說實現人類命運體的共同目標。根據國際能源署(IEA)分析,在2050年前實現76億噸二氧化碳的捕集需要多管齊下,其中24億噸需要通過生物質能的負碳技術(BECCS)和空氣直接捕集(DAC)實現。同時,CCUS對全球工業和石油行業也越發關鍵,如,2050年前電力行業需要貢獻近20%的溫室氣體減排量。因此,CCS在全球各行業都有廣泛應用需求。
各國氣候政策的提出,各大企業零碳戰略的制定,全球CCS網絡的強化,藍氫能源的發展,負碳技術的商業前景,都為二氧化碳捕集與封存技術的規;瘧锰峁┝藦姶蟮膭恿。研發長周期高價值碳封存技術、持續開發地質封存資源、建立適宜CCUS產業特征的法律法規、形成政策和經濟激勵機制是CCUS產業發展的關鍵。
油氣行業綠色低碳轉型對節能環保產業提出了新需求,通過減少碳足跡、提供清潔可負擔的能源、二氧化碳安全封存、二氧化碳化工利用、自然碳匯等途徑,將建立新的碳循環發展模式。國內油氣企業分別以“邁向2050碳循環經濟之路”、“打造“油氣氫電非”綜合能源服務商”、“零碳愿景、賦能未來”為主題制定了能源轉型路線圖。節能環保產業應充分適應綠色轉型發展趨勢,通過加強檢測、核算與核查體系及高效低成本減排技術開發,實現對短期內增溫潛勢高的甲烷的有效控制。通過基本、靈活、反應電氣化,推動煉油化工行業低碳轉型。通過數字化能源工廠、數字孿生島等措施,推動能源系統優化、碳資產流管控、生產流程重塑,為油氣行業溫室氣體控排提供可承受的技術經濟方案。CCUS是實現“碳中和”可預見的兜底技術措施,通過充分推動產業促進中心示范項目建設,加快建立跨行業聯合的CCUS開發模式,可形成油氣行業戰略接替性節能環保產業。
碳中和是一場改變貿易規則重塑投資格局的國際競爭、升級發展模式開展技術創新的產業競賽,和重塑地緣政治關系與話語權的大國博弈。在這一過程中,完善的市場機制和價格信號是構建新型能源系統的保障和基礎,低碳技術則取代資源成為能源的基石。
綠色低碳背景下,我國油氣行業要主動作為,做好在天然氣高效開發、節能增效、源網荷儲一體化切入能源服務、可再生能源體系建設等方面的短期與長期戰略的銜接謀劃,在市場化的環境中獲得更大的發展動力;在戰略性新方向上加大技術投入,創新商業模式,走以用戶為中心的綜合能源發展之路。
人類的能源利用一直朝著低碳方向發展,氫能作為一種綠色、高效、應用范圍廣泛的二次能源,被稱為“21世紀的終極能源”,它憑借獨特的優勢,成為全球能源技術革命和產業發展的重要方向,也成為我國能源低碳發展的重要途徑。按照能源消費的四個大類(工業、交通、建筑和電力),氫能有不同的應用技術,潛力巨大。未來10至20年將是我國氫能源與燃料電池產業發展的重要機遇期,需緊密聯系我國能源發展實際,從戰略、政策、技術、資金、國際合作等方面積極謀劃,通過改革創新破解發展難題,助力實現氫能源與燃料電池高質量發展。
碳中和是國家重大戰略。實現碳中和意義重大也面臨著巨大挑戰?茖W技術的重大進步是實現碳中和的重要保障。碳中和涉及多學科領域,最核心的科學問題是物質轉化和能量轉換。因此,化學在實現碳中和過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诰G色化學基本原理,研究和優化碳資源加工、能源利用、碳固定、碳循環整個過程中碳化學鍵的演變和相關過程,是推動生產生活方式變革,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
發展綠色化學與技術對我國具有特殊意義,但這是一項長期任務,當前正處在起步階段,面臨諸多挑戰,唯有堅持創新,才能引領化學化工走上綠色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能源是主戰場,電力是主力軍。當前新能源發電面臨如何實現高效消納、如何保證安全平穩運行的挑戰,也存在新能源發電資源不均、新能源發電建設不均等問題,需要科技創新引領新能源占比逐漸提高的新型電力系統建設。
未來,需要整合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儲能等多種新能源技術,引入人工智能算法與區塊鏈技術,融合能量流、信息流、價值流,努力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智慧能源系統,有效降低能源系統碳排放量。深耕新能源技術創新,打造新型大科學裝置,建設新興交叉學科,助力實現碳中和宏偉藍圖。
儲能技術在可再生能源、清潔煤油氣的高效利用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隨著智能電網、可再生能源發電、分布式發電與微電網的蓬勃發展,大量分布式電源接入配電網。而分布式系統帶來的隨機性和高負荷等問題需要分布式儲能技術來解決。儲能是發展可再生能源發電業務的關鍵技術。
儲能是石油產業轉型的目標之一,可以與油氣融合發展,且應用場景廣泛。結合油田蘊藏的地熱資源,儲能技術可配套地熱發電,實現地熱電站的調峰調頻;油區礦區積極開展風光資源有效利用,配合儲能裝置可以實現就地消納;儲能技術還可以有效配套替代傳統石油工程用能,實現節能減排。
未來新型電力系統高比例可再生能源、高比例電力電子設備、高比例分布式能源,將給電網帶來新挑戰,面對新型電力系統挑戰,需從發—輸—配—用全系統全方位應對。
隨著技術的發展,尤其是組串式技術不斷迭代讓多樣化能源供給變得可視、可管、可控,新型儲能將從電池集成走向智能組串式架構,從而構建高效安全儲能系統。
風光水火儲多能互補,源網荷儲高效協同,構建綜合智慧能源系統,從而實現能源調度、能效管理、容量管理、設備管理、綜合應用等。
數字能源的發展融合數字技術和電力電子技術,將推動能源革命,助力共建綠色美好未來。
隨著高分子材料產量的不斷增大和新能源的不斷發展和替代,高分子材料在整個生命周期中的碳排放所占的比例會越來越大。王院士提出高分子材料綠色低碳發展的3條路徑:1) 加強現有高分子材料生產過程的綠色、低碳化,發展其廢棄后的循環與升級回收新技術;2) 新合成的高分子材料除了考慮其使用性能外,還應該考慮其可循環、易回收性。3) 發展以可再生的低碳生物質資源為原料的低成本生物基高分子材料。
針對我國石化工業面臨生產效率低、能耗物耗高、安全環保問題突出等短板,中國工程院院士錢鋒提出,通過數字化轉型構建石化產業數字經濟發展新格局,是石化工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虛實融合的智能調控技術是石化工業數字化轉型的核心,通過對供應鏈生產鏈價值鏈協同智能決策、制造過程實時自主智能調控、安全環保運維智慧管控等,實現石化工業制造過程資源能源高效利用、生產綠色低碳、產品高值高端、價值鏈最大化。
我國石化工業大而不強,面臨著生產效率低、能耗物耗高、安環問題突出、高端產品不足等短板,整體水平與世界先進水平有差距。通過數字化轉型構建石化產業數字經濟發展新格局,助力國家“雙碳”目標的實現,是石化工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虛實融合的智能調控技術是石化工業數字化轉型的核心,通過對供應鏈生產鏈價值鏈協同智能決策、制造過程實時自主智能調控、安全環保運維智慧管控等,實現石化工業制造過程資源能源高效利用、生產綠色低碳、產品高值高端、價值鏈最大化,全方位、全角度、全鏈條推動石化工業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搶占產業數字化發展新賽道的制高點。
乙炔是化學工業重要基礎原料,傳統電石法乙炔技術在發達國家已基本被淘汰,在國內隨著節能減排政策的執行,發展空間受到很大限制。熱等離子體等基于交叉學科引領的過程強化技術在廢棄物治理、節能減排、資源的清潔轉化、材料和原料的高效制備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對于一些傳統高耗能的分離過程,向吸附分離轉型大有可為,建立處理量大、選擇性高、傳質快的新型工業分離方法,重點在于吸附材料設計合成,工業化過程中考慮吸附劑成型、基礎數據收集以及吸附工藝的整體匹配。
“雙碳”背景下石化行業機遇與挑戰并存,其發展趨勢主要表現在油品需求結構調整變化、石化過程低碳化與電氣化、多能互補與流程再造、石化產品高端化發展等?萍紕撔聦椤半p碳”目標下的石化行業綠色低碳發展發揮支撐引領作用。石化行業重要科技發展方向包括:發展分子煉油,突破重油加工、油轉化、煉油產品高值化技術;開發綠色低碳化工,突破新反應新過程;發展高端化工材料,聚焦合成材料高性能化、高值化、可降解屬性;發展節能新技術,突破節能降耗分離材料與工藝;發展循環化工,突破塑料循環利用、源頭設計;開發二氧化碳技術,助力碳中和目標實現;開發綠氫、生物質、光伏等可再生能源,推動綠氫煉化發展;發展人工智能,助力煉油和化工實現智能制造等。
石化行業是碳排放大戶,其脫碳路徑比其他部門更復雜,石化企業必須迅速行動并盡快為“凈零”項目提供資金,否則就有可能被排除在關鍵技術之外。今天的投資將是管理長期成本和在2035年后支付股息的關鍵。到2050年,“凈零”石化行業需要7590億美元投資。電氣化和碳捕集與儲存可在減少石化產品排放方面發揮核心作用,石化工業過程電氣化將引領低碳未來。
中國石油提出“清潔替代、戰略接替、綠色轉型”三步走總體部署, 堅持“化石能源清潔化、清潔能源規;、多種能源綜合化、終端能源再電氣化”原則,實施“減碳、用碳、替碳、埋碳”四舉措,力爭2050年左右實現“近零”排放?萍紕撔率鞘吞伎沙掷m發展最重要的支撐。中國石油煉化業務低碳發展主要通過6條路徑來實現:強化過程節能與提高能效;加快用能清潔替代;推進原料低碳化;發展低碳/負碳/顛覆性技術;削減低效高排產能,發展高性能材料;重視碳匯、碳資產、碳交易。
記者 | 李小松 董宣 王玥 高屾 金文琦 余果林 圖片 | 張旭 常正樂 會務組
版權所有:中國石油新聞中心‖京ICP經營許可證010289號‖國新網許可證1012006016號
專題策劃:陳娜 專題設計:楊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