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1
評論-2
評論-3
評論-4
評論-5
評論-6
剛剛結束的集團公司2023年年中干部會議,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以“加快提高核心競爭力增強核心功能,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石油篇章”為主題,全面總結了今年以來的生產經營成果,對集團公司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的工作作出系統謀劃和安排部署,對于新時代新征程集團公司奮進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具有重要意義。
上半年,面對復雜嚴峻的局面,集團公司黨組團結帶領百萬石油員工,取得了一系列歷史性突破、標志性成果,開創了高質量發展新局面。但要清醒地認識到,中國石油當前的發展仍面臨“兩大突出矛盾”,即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對清潔高效能源的需求與公司保障國家能源安全能力不足之間的矛盾,以及公司打造世界一流與自身科技供給不足和管理滯后之間的矛盾。這深刻反映出公司目前的核心競爭力還不強,核心功能仍不夠充分,為下一步抓好相關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確了路徑。
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刻領會、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提高核心競爭力、增強核心功能的重要指示精神,增強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國資央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國資國企工作發表一系列重要講話,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中國石油是黨的中國石油、國家的中國石油、人民的中國石油,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自覺服務和融入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充分認識“加快提高核心競爭力、增強核心功能”的極端緊迫性和“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的極端重要性,立足“兩個大局”,胸懷“國之大者”,始終掌握發展主動權,履行好肩負的職責使命。
要全面領悟、準確把握提高核心競爭力、增強核心功能的深刻內涵和時代要求。今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新一輪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的起勢之年。要站在歷史高度思考現實,增強從政治高度、以發展眼光看待問題的能力,清醒地認識到,加快提高核心競爭力、增強核心功能是中國石油貫徹落實黨中央新部署新要求的實際行動,是公司應對風險挑戰、履行職責使命的必然要求,是實現公司中心任務目標的必由之路。要順應時代大勢、國家戰略需求和能源發展趨勢,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帶來的機遇,加快補短板、鍛長板、固底板,打造增長新引擎,塑造競爭新優勢,努力把中國石油建設成為偉大的基業長青的能源與化工企業。
要強化責任擔當,篤行不怠,全力以赴加快提高核心競爭力、增強核心功能。結合形勢發展的新變化和中國石油肩負的職責使命,“兩大突出矛盾”是問題所在,也是改革所向。要解放思想、銳意進取,高質量提升能源高效供給能力,高站位布局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高水平推進科技自立自強,高起點深化改革強化管理,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加快提高核心競爭力、增強核心功能,以企業實力的增強來提升綜合國力,以企業競爭力的增強來提升國家競爭力。
風好正是揚帆時,奮楫逐浪向未來。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中國石油百萬員工將牢記重大囑托,當好標桿旗幟,全力奮進高質量發展,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石油篇章,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當好能源保供“頂梁柱”,是習近平總書記對中國石油的殷切囑托,是企業核心競爭力和核心功能最重要的體現。在2023年年中干部會議上,集團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戴厚良強調,要瞄準高質量發展和打造世界一流的目標要求,把“頂梁柱”的根基打得更加堅實可靠。
要加快提升國內油氣勘探開發和增儲上產能力。面對全球局勢急劇變化、能源格局深刻調整、國際油價巨幅震蕩等多重沖擊和疊加影響,隱蔽和復雜油氣藏成為主要勘探對象,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和經濟社會發展是中國石油的當務之急。當好能源保供“頂梁柱”,要立足資源戰略,強化高效勘探,突出效益開發,高度重視礦權管理,力爭以高質量油氣自給能力和水平持續夯實國家能源安全的基礎。要加快提升利用“兩種資源兩個市場”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能力。要在集團公司國際化歷經30多年發展的基礎上,努力推進海外油氣投資業務高質量發展,不斷增強能源保供的底氣。
要加快提升高品質能源與化工產品供應能力。要加快煉化業務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以市場為導向增產高附加值和特色煉油產品,打造ABS、石蠟、低硫石油焦等一批“巨人”。大力發展新材料業務,建設一流特色化工新材料企業,深入推進新材料提速工程,向產業鏈和價值鏈中高端邁進。積極穩定成品油和天然氣市場供應,努力提升市場供應安全保障能力。
要加快提升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能力。結合能源與化工領域發展趨勢,要立足“雙碳三新”,形成并不斷完善中國石油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布局,以更加積極主動的姿態和更加扎實有效的舉措,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不斷取得新突破。要緊緊抓住當前有利窗口期和發展機遇期,錨定“綠色中國石油”目標,大力推動風光氣電融合發展,大力推動地熱和氫能業務發展,大力發展戰略性資源和新事業。要把綠色環保作為重要產業加以布局發展,全力增加對外供給的能源總量。
要加快提升支持服務業務和資本金融業務戰略支持能力。支持服務業務和資本金融業務要立足各自定位,積極擔當作為,提供全產業鏈“一站式”綜合服務,更好地服務主責主業。作為國有重要骨干企業,中國石油要自覺肩負起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促進國民經濟穩增長的重大責任,發揮好重要支柱作用。要堅決落實國家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等部署要求,以公司高質量發展帶動促進地方經濟社會和相關產業發展。
步入新發展階段,百萬石油人將錨定目標、再接再厲,努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力爭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科技創新能力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基石,是掌握未來發展主動權、增強核心功能的關鍵所在,是企業由大變強的重要標志!奔瘓F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戴厚良在集團公司2023年年中干部會議上指出,要深刻把握新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大勢,以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為統領,從“快速突破”支撐當前和“久久為功”引領未來兩個層面推進科技創新,加快布局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的技術,開辟新賽道、塑造新動能,全力建設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和能源與化工創新高地。
著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要加強統籌謀劃和頂層設計。要堅持“四個面向”,建設“五位一體”的國家戰略科技力量。要完善科技管理體制,細化集團公司能源與化工創新高地的目標部署,以重大專項為基礎,進一步明確創新主攻方向和重點任務,以重點突破帶動整體推進。要聚集聚合資源要素,深入推進世界一流研究院建設工程和世界一流創新型企業建設工程,積極參與國家實驗室建設。加快建設原創技術策源地,積極謀劃基礎性、緊迫性、前沿顛覆性技術布局。
著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要堅持支撐當前,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堅持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針對油氣主營業務高質量發展的技術需求,奔著最緊急、最緊迫的問題去,動態完善關鍵核心技術清單,明確需要快速突破的攻關任務方向。發揮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型舉國體制優勢,統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任務,構建內部“一盤棋”、對外“大協作”的攻關機制,以集約化研究、會戰式攻關,在戰略必爭領域形成自主可控的關鍵核心技術,解決好卡點堵點受制于人的問題,堅決打好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
著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要著眼引領未來,加快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科技創新與技術研發。要立足長遠,科學預判未來能源、未來產業發展趨勢,前瞻性開展科技創新和技術研發,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力爭在未來必爭領域形成一批自主可控的關鍵核心技術和戰略性新興產業。要系統推進引領公司高質量發展、邁向世界一流的科技創新“十大工程”,集中優勢資源開展攻關,努力形成一批原創性、引領性關鍵核心技術。
著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要充分激發科技創新動力活力。持續完善科技項目管理機制,堅持目標引領下的問題導向,健全重大研究項目形成機制,完善“揭榜掛帥制”和“賽馬制”,深入推進項目制管理。完善成果評價及轉化應用機制,加大成果轉化獎勵力度,建立精準激勵機制,實施多元化激勵,推動重大技術的形成和價值實現。營造鼓勵創新的文化氛圍,尊重科研規律,細化和明確創新容錯的具體政策,鼓勵科研人員大膽探索、挑戰未知,努力拓展認知邊界、開辟認知疆域、孕育科學突破。構建開放合作的創新生態,建立體系化任務型創新聯合體,不斷提升集團公司技術供給能力。
使命重于泰山,奮斗未有窮期。新時代新征程,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解放思想、開拓進取,勇攀科技高峰,矢志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勇當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加快建設能源與化工創新高地,為我國建設世界科技強國、能源強國貢獻石油力量!
管理是企業永恒的主題,改革是關鍵一招。加快提高核心競爭力、增強核心功能,就必須持續推進公司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發揮國企改革管理“示范者”的作用。
中國石油作為國有重要骨干企業和具有代表性的中央企業,現代化的公司治理和精益化的企業管理是核心競爭力的具體體現。當前,集團公司總體處于由從嚴管理向精細管理跨越的階段。黨組研究認為,現階段公司存在打造世界一流與管理滯后之間的矛盾,公司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仍需付出艱苦努力。這就要求我們,要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深化國企改革的決策部署,圍繞提高核心競爭力、增強核心功能,持續深化改革、強化管理,著力提升公司治理效能和管理水平。
加快構建與世界一流企業相適應的體制機制。要進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加快構建形成定位明確、界面清晰、責權統一、協調運作的高效能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積極推進以深化事業部制改革為重點的組織體系優化提升專項工程,完善公司組織架構,調整業務管控模式,強化專業化管理,加快形成專業化發展優勢,實現所有業務管理全覆蓋。在機制改革上下更大功夫,科學處理好一體化統籌和市場化運作的關系,更好地發揮集團綜合一體化優勢,實現公司整體效益最大化。
提升精益化管理水平。要強化以發展為核心的投資管理,充分發揮投資在優化結構、促進增長、引領發展中的關鍵作用,提高財務管理的價值創造能力,努力打造低成本優勢,提升生產運營精益化水平,確保產業鏈安全可控和整體價值最大化,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效益和供應鏈安全水平。加強市場營銷管理,著力提升服務意識、能力和水平,加強品牌培育運營,著力打造卓越產品和卓著品牌。推動數字技術為管理賦能,促進全產業鏈的協調創新、高效運營和價值提升。
推進虧損企業治理和法人壓減三年攻堅行動取得決定性成果。要堅持“扭虧先扭思想”,按照“減虧、扭虧、合理回報”三步走部署安排,堅決減存量、遏增量,持續打好存量虧損企業治理“三大戰役”,以釘釘子精神和滾石上山的韌勁,確保扭虧治虧務期必成。加強政策引導和督促指導,強化集團管理層和兩級機關對基層的對口幫扶,強化對虧損企業的激勵和約束,壓實治虧責任。抓緊抓實法人壓減,推動產權層級和管理層級更加精簡、產業布局結構更加優化。
強化從嚴管理,防范化解風險。要狠抓QHSE管理,堅持識別大風險、消除大隱患、杜絕大事故,持續推進QHSE體系審核和問題整改,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深入推進健康企業、平安企業建設,健全完善維穩信訪、矛盾化解長效機制,保持企業和隊伍大局穩定。強化依法合規管理,增強法治思維、合規意識、契約精神,圍繞“優化八個體系、提升八種能力”狠抓責任落實、機制完善,健全公司制度體系,強化制度執行,加快建設世界一流法治企業。
前進道路上,我們要持之以恒推進公司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深化改革、強化管理,全力奮進高質量發展,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石油篇章!
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是國有企業的“根”和“魂”,是我國國有企業的獨特優勢,也是國有企業提高核心競爭力、增強核心功能的堅強政治保證和組織保證。在集團公司2023年年中干部會議上,董事長、黨組書記戴厚良指出,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持之以恒抓黨建強黨建,努力建設黨和國家最可信賴的骨干力量、依靠力量。
始終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要始終牢記“中國石油是黨的中國石油、國家的中國石油、人民的中國石油”,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上來,不斷增強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要著力國家所需,進一步明確公司在“國之大者”中的地位,切實履行作為國有重要骨干企業的職責使命。要深入學習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找準破解“兩大突出矛盾”的目標思路和方法途徑,把學習黨的創新理論的成效轉化為奮進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的生動實踐。
切實增強各級黨組織的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要發揮黨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的領導作用,立足全局,深入剖析集團公司“兩大突出矛盾”在本單位和各自業務領域的具體表現,結合自身實際,發揮比較優勢,找準破解之道。要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深入推進基層黨建“三基本”建設與“三基”工作有機融合,切實把黨員組織起來、把員工群眾動員起來。廣大黨員要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敢于斗爭、善于作為,立足崗位作貢獻,聚焦使命建新功。
建設堪當重任的高素質專業化干部人才隊伍。要大力實施人才強企戰略舉措,突出講擔當、重實績、重實干、重基層的導向,及時把忠誠為黨護黨、全力興企強企的良將賢才選拔到重要崗位上,大膽起用創新思維活躍、敢闖“無人區”的青年才俊。要樹立正向激勵的鮮明導向,合理劃定容錯界限,讓各類人才放開手腳干事、甩開膀子創新。要心中有黨、矢志興油,加快提升綜合素質和專業素養,切實增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本領,做推動企業加快提高核心競爭力、增強核心功能的骨干。
大力建設新時代先進文化。要大力弘揚石油精神和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堅持守正創新,不斷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凝聚奮進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的強大合力。要加強基層文化建設,強化基層員工對先進文化的思想認同和行動自覺。要堅持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壯大主流輿論,加大典型選樹力度,講好石油故事,傳播石油聲音,塑造企業良好形象。
藍圖已經繪就,奮斗正當其時。我們要全面加強黨的領導黨的建設,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貢獻石油力量。
擼起袖子加油干,一步緊跟一步行。從外部環境看,宏觀形勢依然嚴峻復雜,發展中面臨的不確定因素和風險挑戰依然存在。要順應時代發展大勢,挺膺擔當,切實把集團公司2023年年中干部會議作出的系統謀劃和安排部署貫徹到企業發展新階段,不興偽事、不務虛功,以實干實效交出高質量發展新答卷。
集團公司上下正全面貫徹落實年中干部會議精神,不斷提高公司核心競爭力、增強核心功能,匯聚起高質量發展的澎湃動能。作為集團公司能源保供骨干力量,大慶油田突出“石油+天然氣+新能源”,加快在提升核心競爭力中構建新格局;遼陽石化公司落實“四精”要求,深入推進對標世界一流企業價值創造行動,以“五大優化”為抓手,增產擴銷創效產品;中油測井公司完善“生聚理用”機制,聚焦“高精尖缺”,大力培育創新型專業技術和工匠型技能人才隊伍,為科技創新注入持久動力;昆侖數智公司聚焦產業數字化,全力服務保障“數智中國石油”建設,推動信息技術與主營業務深度融合。
大道至簡,實干為要。把高質量發展的美好藍圖變為現實,沒有捷徑,唯有實干。要通過苦干實干筑牢擔當能源保供“頂梁柱”的根基,鞏固擴大主營業務發展成果,保持新能源新材料新事業快速發展的良好勢頭,推動提質增效和虧損企業治理取得新的明顯成效,力爭在更好地發揮國民經濟“穩定器”“壓艙石”作用上見實效。
能源是關系國家安全和發展的重要領域,科技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加快能源領域科技創新,推動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更好地支撐能源行業高質量發展,是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建設創新型國家和科技強國的必然要求。作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面對日新月異的市場環境,要堅持創新驅動,強化重大專項攻關,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推進大集中ERP項目建設,加快數字化轉型、智能化發展,提高科技成果的產出和轉化效率,打造卓越的高科技人才隊伍,力爭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上見實效。
著力構建與現代化經濟體系和高質量發展要求相適應、具有中國石油特色的治理體系,是奮進高質量發展、建設世界一流企業的有力保障。在不斷完善治理體系的過程中,要積極對標中央改革部署和建設世界一流企業需要,著力深化事業部制改革,優化提升組織體系,按照市場化改革方向,推動“三能”機制做深做實,力爭在構建與世界一流企業相適應的體制機制上見實效。要把防風險放在突出位置,增強憂患意識,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綢繆,堅決守住安全環保的底線,加大海外業務風險防范力度,有力防范化解經營風險,強化依法合規管理,力爭在防范化解風險上見實效。要解放思想轉觀念,擔當作為抓落實,持之以恒糾“四風”,廉潔自律守底線,通過錘煉優良作風,塑造黨員干部良好形象,提升隊伍戰斗力,力爭在干部作風建設上見實效。
浩渺行無極,揚帆但信風。讓我們堅定發展信心,不負時代囑托,錨定世界一流目標,踔厲奮發、勇毅前行,以新氣象、新作為奮進高質量發展,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實現中國式現代化貢獻石油力量。
塔里木油田公司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頻連線看望慰問油田基層干部員工時的重要指示精神,上半年實現油氣產量“雙超雙過半”,入選國資委“創建世界一流專業領軍示范企業”名單。
做強主營業務,力爭夯實當好“頂梁柱”的資源基礎。塔里木油田加快推進油氣新能源協同發展,大力實施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把握“勘探優先、物探先行,多做地震、少打空井”的節奏,聚焦“四新”領域和富油氣區帶,獲得一批重大突破。扎實推進油氣生產能力提升行動,構建合理開發秩序,上半年實現油氣當量1769萬噸,同比增長51萬噸。加快“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建設,統籌風光資源、電網架構、市場消納、產業項目,以落實消納獲取綠電指標,通過油氣增產擴綠等路徑推動項目落地。
強化科技攻關,著力增強當好“頂梁柱”的內生動力。塔里木油田聚焦深地,加快破解“卡脖子”難題,助力集團公司打造陸上油氣勘探開發原創技術策源地,深地科技攻關邁出重要步伐。聯合兄弟單位首次加工制造國內168毫米鉆桿,創新研發220攝氏度超高溫工作液體系,175兆帕特高壓井口套管頭懸掛器、防噴器組閘板等關鍵部件進入加工階段。持續推進成熟技術集成創新,擴大新型總包規模,試點新型日費制,博孜1-2井刷新國內空氣鉆井最深紀錄。
持續深化改革,著力提升當好“頂梁柱”的治理效能。塔里木油田優化完善組織運行體系,新型采油氣管理區改革全面完成,三級機構壓減率達43.8%,技術人員占比由40%提高到60%。積極探索科研管理新機制,堅持五湖四海搞科研,與優質資源加快組建創新聯合體,建立重大項目“揭榜掛帥”機制、超深油氣藏勘探開發技術交流常態化機制。全面深化塔里木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改革,推行項目制管理,打破所室行政機構,賦予專家技術路線決定權、經費使用權、成員選擇權“三項權利”,配套完善激勵約束機制,有效調動了科研人員積極性。
大慶油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原油保持3000萬噸持續穩產、累計產量突破25億噸,創造老油田開發的歷史新紀錄。
構建“油+氣+新能源”新格局,在開啟能源總當量箭頭向上的“第二曲線”中高擎標桿旗幟。大慶油田做大勘探增儲“基本盤”,樹牢儲量資產理念,上半年重點領域勘探取得多項重要進展。穩固原油穩產“壓艙石”,加大高效驅油體系規模應用力度。打造頁巖油“硬支撐”,聚焦資源落實、技術突破、經濟可行,有序推進開發先導試驗。培育天然氣“增長極”,加快川渝新領域增儲上產步伐。開辟綠色發展“新賽道”,加速布局低碳油氣生產等“四大基地”。
培育“改革+管理+科技”新動能,在建設世界一流企業中高擎標桿旗幟。大慶油田用深化改革釋放“活力之源”,抓歸核、控規模、提效率,重點實施未上市業務深化改革,堅決推進工程技術等業務專業化重組。用精益管理破解“成本之憂”,完善業財一體化管控體系,協同推進儲量、產量、油價、投資、成本聯動機制。用科技創新攻克“瓶頸之難”,創新發展特高含水期水驅精準挖潛、古龍頁巖油原位成藏理論及配套技術,自主研發高效驅油劑,在多個領域實現“從0到1”的突破。
彰顯“忠誠+責任+嚴實”新氣象,在發揮黨的政治優勢中高擎標桿旗幟。大慶油田以“篝火學兩論”的勁頭強化理論武裝,高標準開展主題教育,常態化開展“會前學史”。做大抓基層的表率,創新推廣黨建協作區,打造崗位責任制升級版。做弘揚石油精神和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的表率,以紀念鐵人王進喜誕辰100周年為契機,倡導“與鐵人對話”,厚植“石油情懷”,開展“石油魂”宣講、“崗位云講述”,提升“我當個石油工人多榮耀”的自豪感。
魯邁拉公司立足中方控股合資公司發展新階段,深入推進中國與伊拉克能源合作,深層次打造在中東高端油氣市場運作的核心競爭力。
聚焦高質量重組,彰顯國際化發展硬實力。魯邁拉公司著力提高經營水平,著力提高治理效能,著力提高管控能力,努力實現業務領域的橫向拓展和管控能力的縱向加強。
立足高水平運營,提高高質量發展競爭力。魯邁拉公司統籌推進提產增效,推動公司優質高效發展。不斷完善戰略規劃和分階段部署,全面推進六大重點工程。發揮投資引領作用,帶動產業鏈協同發展。高效匹配項目建設需要和集團公司全產業鏈資源優勢,帶動工程技術和服務企業的國際化協同發展。強化核心領域風險管控,確保企業健康可持續發展。高標準建設合資公司風險識別和管控體系,有效防范化解海外運營風險。制訂“藍天計劃”,重點推進溫室氣體減排和環保隱患消除。
突出開放式創新,提升可持續發展驅動力。魯邁拉公司創新業務發展模式,不斷拓展能源合作新領域。堅持綠色低碳轉型發展,謀劃擴展新能源應用場景。充分借鑒國內油氣田新能源業務的示范經驗,穩妥推進巨型油田的油氣和新能源融合發展。創新技術支持模式,助力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強。圍繞油田開發實際需求,堅持科技先行,實現新技術現場應用和后方科研支持的有效銜接。創新一流體系建設,持續打造國際化業務新動能。立足國際油氣合作前沿陣地,吸收借鑒國際油公司先進管理經驗,逐步構建國際化運營體系。
廣東石化公司今年2月27日實現煉化一體化項目一次開車成功,并于5月30日全面投入商業運營。上半年,公司累計加工原油690萬噸、生產乙烯36.8萬噸,駛入高質量發展快車道。
“穩”字當頭,夯實創效基礎。廣東石化穩步推動裝置開工,優先組織煉油單系列開工,有序推進加氫系列裝置開工投料。穩步推進裝置運行,落實“三個三”要求,深入開展“一平穩、四優化”工作。穩步開展設計對標,全力推進裝置達產達標達效,持續對標設計找差距,具備條件的20套主要裝置完成標定工作。
“優”字筑基,深挖增效潛能。廣東石化抓實效益優化,發揮重劣質油加工路線及區位優勢,提出優化措施140余項。抓實原油優化,按照性價比最優原則,完成730萬噸原油采購任務。抓實運行優化,最大程度增產汽油和芳烴,同時推動乙烯原料輕質化。抓實指標優化,從分子鏈角度開展工藝操作優化,15套主要裝置64項技術經濟指標中的35項已基本達到設計最優值。
“效”字為先,提升市場競爭能力。廣東石化突出營銷提效,強化產供儲銷銜接,開發聚烯烴產品新牌號14個?繉嵁a銷績效,煉油產品成功配送至華南地區及粵東5市,打通江西、福建等外省流向。推進出口增效,利用海運優勢,先后向香港、新加坡等出口航煤37萬噸。
“實”字托底,蓄積發展動力。廣東石化夯實能耗物耗管理基礎,持續開展全廠能耗對標,優化蒸汽燃動物料平衡。夯實統計計量管理基礎,健全統計體系、提高盤點效率、開展規范監督,高效完成19種原油原料及24類產品出廠計量工作。夯實產品質量管理基礎,突出原材料、產品檢驗把關,24種煉化產品質量全部合格。夯實設備運行保障基礎,開展關鍵機組“機電儀管操”五位一體巡檢,全天候、全過程、全方位“貼身式”落實長周期運行管理措施。
江西銷售公司著力統籌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經營業績持續向好。上半年,公司實現了增量、扭虧、增盈,銷售成品油65.2萬噸,其中純槍銷量達44.3萬噸、同比增加10.1萬噸,創歷史新高。
轉變思想觀念,凝聚增強造血功能的精氣神。江西銷售全面開展“盈利翻身、建功有我”大討論活動,收集“金點子”210余條,結合主題教育總結推廣虧損企業治理、提質增效等方面典型經驗22條。深入開展“矢志不渝強作風”專項行動,制定48項持續改進措施。強化黨建引領,建立黨員責任區77個,解決一線高峰期人手短缺等難點痛點問題。強化地市公司發展能力評價結果運用,鼓勵多勞多得,開展庫站技能比武,基層員工營銷本領和工作積極性明顯提升。
狠抓精益營銷,撐起增強造血功能的“頂梁柱”。江西銷售堅持“銷量來自客戶”的思想,開展“大調研、大走訪、大營銷、大討論”活動,掛圖作戰開發客戶,零售大客戶同比增長109%。樹立“服務是最好的營銷”理念,逐個解決視頻巡站、神秘顧客訪問、956100投訴中暴露的問題。上半年,公司純槍銷量同比增長29.4%。建立兩級“日算賬、周復盤、月分析”復盤機制,把握銷售節奏,平衡純槍和直批之間的量效關系,純槍銷量比例同比提高7.3個百分點。提高充值送活動的力度和汽油移動支付占比,優化全省會員日活動方式,精準制定營銷方案。緊盯店內、店外、線上“三駕馬車”,大力拓展團購業務、線上業務和新領域新模式,非油收入、非油毛利均創歷史新高。
強化基礎管理,暢通增強造血功能的內循環。江西銷售加強交流與合作,與湖北銷售開展站經理雙向掛職,形成37項對標交流成果,將泉眼站設置、非油爆品打造等優秀經驗轉化為工作實效。加強合規風險防控,深入開展“四查四提升”專項行動、庫站“四個標準化”建設和“百日服務質量提升活動”,提升基層基礎工作水平。樹牢“省一分錢比掙一分錢容易”理念,持續打造成本競爭優勢,以效率效益提升推動公司高質量發展。
中油測井公司以新一代成套裝備為重點開展科技創新,自主研發的CPLog裝備和CIFLog軟件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建成國內最大的測井、射孔自動化制造生產線,“先鋒”射孔產品遠銷38個國家。
優化科研機制,創新活力不斷迸發。中油測井立足國家深地戰略需要和油氣田現場技術需求,健全完善測井科研創新體系。推進資源集中,形成測井“兩院一中心”研發主體,聚焦測井高端裝備、軟件、解釋評價等前沿領域、創新方向,先后承擔國務院國資委“1025專項”等重大項目5項。搭建管理平臺,實施“平臺+項目”矩陣式科研管理,加速技術迭代升級,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28項。實施成果獎勵,健全科研項目、科技獎勵等管理辦法及專業技術人員績效考核評價機制,推動高端成像測井作業量和產值增長。構建創新生態,與國內外100多家高校院所、高新企業全方位跨領域務實合作,群策群力打造測井原創技術策源地。
發揮一體化優勢,創新成果加速涌現。中油測井深化研發制造服務應用一體化發展,測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接續突破,科技引領帶動效應愈發凸顯。推進全系列成像測井關鍵技術與裝備研制、萬米深井科探測井等專項攻關,耐高溫測井芯片等項目取得關鍵突破,“先鋒”射孔彈保持世界領先水平。建成4條自動化加工線,3D打印實現從“控形”到“控性”的突破,核心部件實現國產化自主化制造。推進測井地質工程一體化,集團公司油氣重大發現參與率達100%,有力保障集團公司油氣增儲上產降本。
強化人才培育,創新動能持續釋放。中油測井完善“生聚理用”機制,聚焦“高精尖缺”,大力培育創新型專業技術和工匠型技能人才隊伍,為科技創新注入持久動力。建立完善測井人才管理、培訓、使用、評價、考核機制,推行優秀年輕干部儲備體系、國際化人才戰略儲備。制定高層次科技創新人才、海外博士后人才引進工作辦法,組建院士、首席專家領銜的11個科技創新團隊。打造專家領銜的技術團隊、技能專家為主體的高技能人才隊伍,有力支撐了國家深地戰略實施。
作為集團公司首批科技創新型企業,寰球工程公司以技術攻關和成果應用為主線,著力加強核心能力建設,科技自立自強邁出堅實步伐。
強化戰略支持,打造煉化轉型升級主引擎。寰球公司堅持高端布局延鏈補鏈強鏈,著力構建具有工程技術特色的創新生態鏈,推進63項重點技術攻關。充分發揮前期咨詢服務決策的價值,整合工程咨詢服務資源,建立咨詢綜合服務信息化管理平臺。建設具有科技含量的精品工程,依托中油工程重點項目建設一體化平臺,在廣東石化項目中刷新多項世界紀錄。
強化業務轉型,瞄準綠色低碳發展新方向。寰球公司打造綠色工程建設新模式,對標國際先進,推動設計理念等向低碳高效、綠色清潔、可持續發展轉變。研發節能減碳降耗新工藝,強化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拓展綠色低碳轉型新業務,加速“三新”技術研發和項目執行,保持行業領先優勢。
強化價值創造,增強企業生產經營原動力。寰球公司圍繞價值創造和生產力提升,加強技術攻關,助力生產經營提質增效。持續鍛造市場開拓利器,編制《應用推廣技術手冊》,大力實施科技推動營銷系列舉措。持續深化“六化”應用廣度深度,以湛江一體化基地項目為載體,創多項國內新紀錄。持續提升技術創效能力,“一技一策”推進傳統技術迭代升級,升級溶聚丁苯橡膠技術,實現裝置效益最大化。
強化人才支撐,升級科技創新體系助推器。寰球公司堅持用好創新人才培養關鍵機制,多措并舉形成梯次合理、金字塔型的千余名科技人才隊伍。全面打造平臺載體關鍵支撐,集成多個平臺資源,打造創新實踐策源地。建立8個創新聯合體,與高校院所和兄弟單位建立聯盟、合作關系。著力強化科研管理關鍵環節,健全科研項目全過程管理考核評價和成果轉化應用獎勵“一條龍”機制,以高質量科技成果轉化賦能公司高質量發展。
昆侖數智公司堅定扛起“數智中國石油”建設先鋒隊主力軍重任,著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獲評國資委“科改示范標桿企業”。
聚焦產業數字化,全力服務保障“數智中國石油”建設,推動信息技術與主營業務深度融合。昆侖數智高起點開展數智化頂層設計,推動完善“數智中國石油”總體規劃,推進“七維”部署。高質量做好信息化建設運維,舉全公司之力重點推進大集中ERP項目,全力推進專業領域信息化建設,圓滿完成重大活動期間網絡安全保障。高標準推進數字化轉型智能化發展,編制集團公司數字化轉型智能化發展建設指南和專業公司總體設計方案。
聚焦數字產業化,推進業務模式、商業模式變革,形成高質量發展新的增長點。昆侖數智加快完善研發體系,提升研發能力,形成兩級研發組織,完善科技創新管理體系,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力度。打造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平臺產品,昆侖ERP逐步實現全功能模塊國產化,勘探開發夢想云成為我國油氣行業首個工業互聯網平臺。培育發展能源經濟新業態新模式,昆侖易融為集團公司產業鏈供應商提供融資服務,昆侖北斗提供高精度服務,完成集團公司信創頂層設計方案,雙創基地初步形成數字業務孵化生態。
聚焦改革增活力,堅持市場導向、效率優先,持續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務保障能力。昆侖數智持續完善治理體系,堅持把黨的領導融入公司治理,逐步建立現代治理機制。全面落地人才強企“三能”機制,率先實現“能進能出”的市場化用工制度,用工總量與人效緊密掛鉤。系統推進業務流程建設和組織變革,圍繞公司數字化轉型,打造“昆侖智聯”數字工作平臺,落地200多個業務場景;構建前中后臺組織結構,打造“以客戶為中心”的流程型組織,更好地支撐“數智中國石油”落地。
中油資本公司認真落實集團公司文化引領戰略舉措和市場營銷工作會議精神,充分挖掘中國石油品牌價值,發揮石油文化特色競爭優勢,著力打造產融結合營銷新模式。
創新理念、解放思想,開辟產融結合營銷新思路。中油資本強化“一個中油資本”品牌營銷戰略,深化融融協同“一盤棋”思想,初步搭建起中國石油金融品牌體系框架,打造中油資本綜合金融服務方案,實現“1+8>9”的品牌協同效應。培育“金融街上石油人”特色營銷文化,總結凝練“做小、做難、做專、做深”等特色營銷文化理念,近3年各金融企業累計獲得全國金融系統文化先進單位等品牌文化類重磅獎項20余個。
創新機制、縱橫聯動,激發產融結合營銷新動能。中油資本以新機制凝聚品牌營銷新合力,推動“總對總”包片營銷。上半年,公司領導帶隊集中宣講14次,收集問題與建議234條,簽署產融工作備忘錄,進一步明確長期深化產融合作事項。開展“點對點”區域協同,成立八大區域協調組,推動區域資源共享,集中優勢力量組建品牌營銷宣講團,向客戶講清定位目標和產品體系。加強“線連線”常態宣傳,制作產融結合專欄,形成宣傳工作網絡,推進中油資本及8家金融企業微信公眾號、視頻號同頻共振,連續3年榮獲“天馬獎·中國上市公司最佳新媒體運營獎”。
創新載體、豐富手段,引領產融結合營銷新熱潮。中油資本搶抓“品牌IP化、營銷多元化、信息共享化”時代機遇,以新載體做實文銷融合新平臺。把“勢”造起來,先后在上海、北京舉辦兩場市場營銷暨企業文化成果發布活動,以講述企業文化金句等生動活潑的舉措,講好石油金融故事。讓產品宣傳“活”起來,設計發布9個造型不同的金融招財系列寶寶,印發IP形象使用指引,呈現統一的石油金融大家族視覺風格。讓“五新”文化“熱”起來,舉辦首屆金融產品及服務創新大賽,以“五新”文化推動產融結合道路越來越開闊。
科技管理部全面貫徹落實集團公司黨組的決策部署,按照“業務發展、科技先行、支撐當前、引領未來”的要求,強化體系建設與內部管理,加快建設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和能源與化工創新高地。
戰略引領強化統籌,夯實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根基?萍脊芾聿控瀼芈鋵崉撔买寗影l展戰略,以原創技術策源地建設為統領,以重大科技工程為抓手,以科技專項為支撐,用工程思維系統推進科技攻關。下好基礎研究“先手棋”,組織編制重大基礎研究十年行動計劃,推動基礎研究落實落地。強化頂層設計,全面部署落實基礎性、緊迫性、前沿顛覆性技術,將攻關性應用性專項由按盆地設立的“陣地戰”改為按領域設立的“攻堅戰”。推進世界一流研究院和創新型企業建設,做優做強直屬研究院,做精做專四個新設研究院。推動科研平臺建設與重大科技工程深度融合,積極融入國家實驗室體系布局。
強化組織聚集力量,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取得新突破?萍脊芾聿恳試覒鹇孕枨鬄閷,集聚力量攻克“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堅持業務需求牽引下的目標導向和目標導向下的問題導向,動態管理關鍵核心技術清單。統籌國務院國資委“1025專項”、國家能源局“補強能源技術裝備短板”等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任務,充分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瞄準“破卡減壓、產業應用”,以集約化研究、會戰式攻關加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取得了一批標志性成果。
健全機制激發活力,提升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效能?萍脊芾聿亢葑h組各項決策部署落實。完善三級科技創新管理體系,加強集團公司三級科技項目統籌。充分發揮科學技術委員會的學術把關和戰略咨詢作用,對科技專項進行指導檢查評估。完善科研項目管理與成果管理,健全“揭榜掛帥制”和“賽馬制”,針對基礎研究探索“門徑式”動態管理。完善知識產權和獎勵管理機制,2022年中央企業專利質量評價排序同比提高9名,位列A檔第七,中國石油首次進入2023全球最具創新力公司50強。
長慶油田牢牢把握中央能源企業的責任使命,建成500億立方米戰略大氣區,2022年油氣產量當量攀上6500萬噸新高峰。上半年,長慶油田油氣產量當量達3400萬噸,創歷史同期新高,增強了第一大油氣田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核心功能。
牢記政治囑托,勇當能源保供“頂梁柱”。長慶油田把高質量、可持續增儲上產作為立身之本和價值所在,堅定不移做強做大資源勘探、油氣開發、新能源三大主業。錨定儲采平衡,深入實施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提升優質資源掌控力。突出效益開發,全面實行新建產能效益排隊和閉環管理,深入實施老油氣田“壓艙石”工程,連續5年新增日應急調峰能力達1000萬立方米以上,提升高效能源供給力。加快低碳轉型,大力推進節能降碳和清潔替代,提升綠色發展競爭力。
堅持技術立企,打造科技創新“策源地”。長慶油田堅持以科技人才鑄就核心競爭力,磨刀石上鬧革命、低滲透中鑄豐碑,努力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打造核心利器,實現了非常規資源的規模高效開發,引領低滲透革命。實施人才強企工程,深化科技體制改革,鍛造高素質人才隊伍。推進數智化轉型,建成國內最大的油氣物聯網云平臺,賦能高質量發展。
突出價值創造,建設治理現代“示范區”。長慶油田圍繞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持續推動深化改革和管理提升,努力提高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落實“四化”治企準則,全面推廣大部制改革和新型采油氣區管理模式,推動長慶市場由規模型向質量型轉變,建設現代油公司。落實“四精”要求,連年升級開展提質增效專項行動,上下游合力推動油氣產品量效齊增,推動企業低成本發展。落實“四全”管理原則,相繼完成黃河流域生態保護、管道隱患治理等四個“三年專項行動”,構建大安全格局。始終保持解決大油田獨有難題的清醒和堅定,向基業長青的百年長慶不斷邁進。
華北油田以實現高水平儲采平衡為核心,立足勘探開發一體化,精細深耕老區做好存量,高效開發新區做優增量,推動資源掌控和轉化動用。公司連續兩年新增探明儲量超億噸,保持了儲量高峰增長、產量箭頭向上的良好態勢。
堅定高效上產的決心,在巴彥新區開創增儲建產新局面。華北油田堅持將巴彥新區作為插旗“主峰”,整合內外部資源,構建新會戰模式。持續深化生烴、控儲、成藏模式研究,加強勘探戰略選區和三維地震、鉆井技術攻關應用,夯實巴彥油田上產200萬噸資源基礎。堅持探井、評價井、開發井一體化部署、一體化推進,牢固樹立全生命周期開發理念,快速推進興華區塊開發建設。圍繞油田、熱田、碳田建設目標,一體推進地面系統配套、數字化油田建設。
保持規模發現的恒心,在冀中老區開辟效益增儲新戰場。華北油田突出問題導向和系統觀念,創新生烴、成藏認識,堅持勘探開發一體化實施,保定凹陷獲得規模發現。深入開展油藏特征研究,指導加快試油試采探明含油邊界。針對清苑地區含油面積大、油質稠、易出砂等特點,組織多專業、多部門聯合攻關,快速推動產能建設,加快優質資源轉化,努力打造“智慧采油、數字智能、低碳環!备咝Ыóa示范區。
增強勘探突破的信心,在“四新”領域獲得規模增儲新發現。華北油田聚焦戰略性發現和規模性接替,堅持甩開預探與風險勘探并重,取得了多項標志性成果。針對雅布賴新盆地久攻不克的現實,以老井復查為切入點,深化控藏因素研究,突破了以往侏羅系儲層整體致密、勘探成效低的認識瓶頸。堅持源、儲重新評價和深淺層并探,在多個老區新層系獲得重要發現。依托新三維地震資料,開展武清凹陷整體再認識,老區新凹陷取得重大突破,為冀中老區高質量穩產夯實了資源基礎。
面對嚴峻復雜的市場形勢,獨山子石化公司上半年加工原油435萬噸、生產乙烯103萬噸,同比分別增長15%和3%,均創近10年同期新高,公司入選國務院國資委“創建世界一流專業領軍示范企業”名單。
專注煉化生產主業,提升價值創造力。獨山子石化發揮計劃“龍頭”作用,超前精準研判市場,不斷優化生產運營。突出“雙!眱灮療捰,提前開展煉油大負荷測試,保上游后路暢通、保下游市場供應。突出“雙增”優化乙烯,根據加工鏈效益,增加乙烯產量、增強創效能力。突出“雙擴”優化營銷,加強現代市場營銷體系建設,擴大高效區域和高端產品銷量。
用好精細管理法寶,增強發展支撐力。獨山子石化堅持把管理提升作為建設世界一流企業的“基礎性工程”,走穩高質量發展之路。明確對標達標框架體系,制定創建世界一流專業領軍示范企業2025年和2030年“兩步走”計劃。煉化單元扁平化改革后保持穩定運行,打造提質增效“精進版”。樹牢“全員、嚴管、科學”理念,掛牌銷項整改問題隱患。
構筑科技創新高地,厚植企業競爭力。獨山子石化堅持以創新求生存、以創新謀發展,持之以恒推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深入研究分子煉油技術,產品收率及主要物性相對偏差走在全國前列。搶占高端材料“制高點”,生產聚苯乙烯等新材料21.6萬噸,排名位居集團公司第一。推進建設“智慧工廠”,信息化應用一、二級場景加快構建,實現設備運行等管理平臺數據即時獲取、相互共享。
打造產業升級引擎,倍增轉型驅動力。獨山子石化瞄準高端產業鏈價值鏈,向“化工產品和有機材料”轉型。在新材料上“延鏈”,提速實施新材料工程,集團公司首套2.5萬噸/年官能化溶聚丁苯橡膠裝置建成投產。在綠色低碳上“強鏈”,扎實推進節能低碳工程,煉油干氣回收利用等項目快速推進。在主營業務上“拓鏈”,全力推進塔里木油田120萬噸/年二期乙烯項目及配套綠色低碳示范工程建設,助力公司轉型升級、綠色發展駛上快車道。
四川銷售統籌傳統能源、新能源、非油業務發展,企業保持高質量發展態勢,油氣銷量連續5年站穩千萬噸,建成綜合能源站215座。今年上半年,實現汽柴油銷量548.9萬噸,主要指標均超計劃完成。
錨定業務轉型,打造價值創造“新高地”。四川銷售堅持把業務轉型作為效益增長的著力點,一體推進天然氣、新能源、非油業務協調發展,持續增強“油”之外的創效能力。采取橇裝站等低成本模式開發加氣站84座,同步成立車用終端天然氣管理團隊,提升天然氣價值創造能力。布局充換電、加氫、光伏等賽道,建成充換電站85座、充電樁479個,在郫都區建成中國石油在川首座加氫站,累計投運光伏項目28座。一體推進團購、大單品、鄉村振興等六大業務強板打造,上半年,非油收入與毛利均創歷史新高。
錨定管理轉型,激活價值創造“新引擎”。四川銷售堅持把管理轉型作為提升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主抓手,著力在數字賦能、機構優化、問題破解上下功夫求實效。打破非油公司原有體制機制,實施業務項目制管理、團隊柔性化配置等措施,用體制機制變革為非油發展松綁解困。建立大數據分析模型,通過數據分析結果優化全年營銷活動資源投放。組建工作專班,采取“揭榜掛帥”、專項激勵等措施,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在問題倒逼中實現管理提升。
錨定模式轉型,培育價值創造“新動能”。四川銷售堅持把模式轉型作為激發動力活力的關鍵點,創新推進共享經濟等,構筑與現代經濟相適應的業務形態。牢固樹立合作共贏理念,合作開發綜合能源站149座、投運72座。按照“線上下單、線下配送”模式,完善供應鏈管理,發揮線下渠道優勢,實施24小時到家服務。借助與關聯企業的良好合作關系,相繼與肯德基等合作伙伴相互開設店中店、昆侖好客站外店,走出了一條“不為所有、但為所用”的發展新路徑。
工程技術研究院著力在集團公司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和能源與化工創新高地中走在前、做示范,一年來,新增重大標志性技術利器3項,全力為集團公司油氣增儲上產和提質增效提供高效科技供給。
矢志創新引領,打造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工程技術研究院構建特色優勢技術體系,圍繞復雜深井、超深井、鉆完井等13大主體方向進行頂層布局,形成了精細控壓鉆完井等26項成熟技術。加速關鍵核心技術突破,設立“科研特區”,取得一批重大突破和重要進展,自主可控能力明顯提升。強化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牽頭編制工程技術基礎研究十年行動計劃實施方案,豐富了井下控制動力學、鉆井液流動調控等基礎理論,探索了鉆完井大數據獲取與利用等新方法,不斷增強源頭供給能力。
突出價值導向,勇當科技供給主力軍。工程技術研究院強化科技成果培育,設立成果轉化孵化“資金池”,打通從驗收結題到成果有形化再到產業化的兩個“最后一公里”。強化靠前支持服務,與油氣田和鉆探企業優勢互補、高效協同,有力支撐了兩口萬米深地科探井工程的設計與實施,自主成果的核心價值在集團公司重大工程中充分彰顯。強化成果產業孵化,大幅提升“科研+產業+技術支持”綜合能力,60余項優勢特色技術產品在多個油氣田及全球50多個國家應用。
強化機制創新,持續提升科技攻關新效能。工程技術研究院構建全過程科研管理機制,全面推行完全項目制管理,強化項目全生命周期閉環管理,著重對項目成果水平、知識產權、可持續性等要素進行后評估。健全“大人才”培育使用機制,定向培養人才牽頭承擔重大項目;健全分類分級績效考核,打出激勵“組合拳”;健全研發容錯糾錯機制,形成既能樂享勝利又能包容失敗的良好創新生態。打造開放共享的科技研發平臺,發揮國家級平臺優勢,搭建20個創新聯合體,與百余家國際機構開展技術合作,提升研發能力。
川慶鉆探著力一體化協同、高端化突破、數字化轉型,創造亞洲陸上最深直井、最長水平段水平井等一系列紀錄,支撐油氣勘探開發。
突出精益管理、一體協同,打出攻堅“加速度”。川慶鉆探做深甲乙方一體化,推進重點項目統一指揮、組織、攻關,深化工程地質共抓、運行組織共商、安全生產共管運行機制,鉆機利用率達到97%。做實區域支撐一體化,推進裝備、物資、隊伍、后勤等深度共享,有效滿足重點區塊規模集中建產需要。做精專業協作一體化,升級井筒一體化集群提速方案,優化頁巖氣山地工廠化、致密油大平臺等作業方式。做強工程地質一體化,組建井漏、卡鉆、壓竄治理攻關團隊,鉆井、試油故障復雜分別降低24%、32%。
突出技術立企、高端發展,磨礪攻堅“金剛鉆”。川慶鉆探“內外集智”提升創新效能,貫通創新“內循環”,跨專業、跨單位組建復雜深井油氣藏等4個工程技術中心,推動內部創新資源高效利用;拓展創新“外循環”,與高校共建創新聯合體,打通高層次開放創新新路徑。緊盯前沿攻關核心技術,實施關鍵核心技術項目“揭榜掛帥”,研發形成以旋轉地質導向等為代表的高端技術利器。推進技術集成創新應用,創新集成以安全快速鉆井為代表的系列技術,集成應用以大平臺叢式井等為代表的系列技術,水平段施工能力實現從2000米到5000米的跨越。
突出數字賦能、轉型變革,驅動攻堅“新引擎”。川慶鉆探變革生產管理方式,開發生產運行管理智能平臺,助力生產組織效率提高40%。創新風險防控手段,建成井筒作業智能預警平臺,開發102項辨識模型,應用起下鉆智能分析評價等功能,有效提升井控風險防控能力。重構技術支撐模式,研發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系列井筒工程軟件和產品,構建“專家集中決策+指令直達現場+一線精準執行”的數智化支撐模式,推動由傳統經驗鉆井向數字化科學鉆井轉變。
東方物探著力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努力爭當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申建的國家油氣地球物理勘探技術創新中心通過國家科技部論證,集團公司油氣重大發現參與率保持在100%。
錨定一流、全力攻堅,搶占技術制高點。東方物探面向行業引領鍛長板,面對油氣勘探向“深層、深海、非常規”的延伸趨勢,加快推進基礎理論、探測模式的變革性創新,自主研發制造橫波震源和uDAS井中光纖地震儀等核心裝備,催生新一代地球物理探測技術。面向國際前沿補短板,堅持處理解釋一體化攻關,加快攻克最小二乘偏移等48項國際高端處理解釋技術并投入工業化應用。面向“卡脖子”問題強弱項,堅持打開大門搞科研,自主研發oSeis海洋節點采集系統,為我國開展海洋深水高精度勘探奠定基礎。
產研融合、加速轉化,抓住發展主動權。東方物探聚焦高效勘探,積極推動核心裝備從有線向節點轉型,大規模推廣應用自主研發eSeis陸上節點地震儀,實現更高密度采樣、更高效率采集。聚焦高端市場,積極落實“做大中東”戰略,全面滿足中東國家“本土化”需求,與國際油公司建立形成長期戰略合作關系。聚焦高附加值業務,持續開展GeoEast處理解釋軟件迭代研發。該軟件實現對國外進口軟件的全面替代,成功進入高端處理市場,成為我國大型工業化軟件研發的標志性成果。
創新生態、激發活力,打造創新策源地。東方物探構建國際化研發平臺,建立海外研發中心,面向國內外油公司成立32個地震資料處理解釋和油藏地球物理研究中心,形成國際化科研布局。構建開放式創新生態,形成“場景+插件”研發模式,積極開展“揭榜掛帥”,連續舉辦10屆“東方杯”全國大學生地球物理軟件應用大賽,打破企業研發邊界。構建高層次人才梯隊,健全完善與市場接軌的引才機制,持續深化專業技術崗位序列改革,突出生產一線和人才接替導向,有效激發科技人才創新活力。
管道局錨定建設世界一流能源儲運工程公司目標,上半年新增行業領先技術成果27項,填補山地自動焊、CCUS、氫能儲運等領域多項國內空白。
抓組織,勇當科技創新“主力軍”。管道局謀定“新布局”。胸懷“國之大者”,勇當能源儲運工程建設原創技術策源地和產業鏈鏈長。把好“方向盤”。構建領導小組、科委會、專業技術委員會“三級”創新組織體系。搶占“制高點”。優化梯次研發序列和資源配置,打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利器。
建機制,激活科技創新“動力源”。跑出研發“加速度”。重大科研項目可隨時立項,經費上不封頂。吹響激勵“沖鋒號”。設立科技進步、技術發明、特殊貢獻者、優秀科技青年等團體和個人獎項。打贏攻關“主動戰”。實施“揭榜掛帥”“賽馬制”組織模式,調動科研人員創新創造積極性。構筑人才“新高地”。重點推進戰略型、專家型、領軍型、技能型人才培養。
搭平臺,打造科技創新“升級版”。建強“大平臺”。發揮油氣管道輸送安全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等科研平臺優勢,加大能源儲運領域相關技術研究力度。搭好“新平臺”。對內探索實施科研人員跨單位、跨專業配置,對外與高校、科研院所建立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創新“微平臺”。深化職工創新工作室建設,廣泛開展技術革新、“五小”等活動。
聚合力,點燃科技創新“主引擎”。強化“集群”作戰。設計、科研、施工全產業鏈深度融合,通過科技創新提效率、增效益。發揮“聯盟”優勢。聯合開展液氫儲罐建造技術重大專項攻關,研發低溫薄膜罐設計評價標準和焊接方法。
促應用,提升科技創新“含金量”!败泴颉薄坝部己恕毕嘟Y合。更加注重科研立項經濟效益評估,將科技成果推廣納入績效考核體系!疤嵝省薄霸鲂б妗毕嘟y一。優選一批重大技術裝備和產品,持續實施推廣專項,最大程度地實現技術價值。
寶石機械發揮科技創新主體作用,堅決當好國家能源裝備主力軍,上半年成功研制“大國重器”1.2萬米特深井自動化鉆機,多項業績指標創近10年新高。
發揮創新主體作用,扛穩責任擔當。寶石機械在思想上突出開放性,主動走出去參加國際展會、學術會議,掌握行業動態,組團參加石油石化裝備產業科技大會并進行深度交流。在戰略上突出引領性,提前明確鉆井工程裝備、新能源領域裝備技術等五大戰略方向,確立創新協同機制、創新平臺體系等六個方面攻堅舉措,鉆井裝備引領國內行業發展。在技術上突出原創性,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組建由公司首席專家領銜的創新團隊,累計承擔國家及省部級科研項目122項。
加快綠色低碳轉型,提升發展質量。寶石機械以重點業務加快拓展發展空間,將新能源裝備等業務,作為公司戰略性新興業務,從頂層設計、組織機構、具體措施和工作機制等方面大力推進。以產品端和制造端雙向發力加快推動節能降耗,在產品端充分發揮研發、制造、集成、服務一體化優勢,在制造端加強危廢合規處置管理,年均節約用電23.3萬千瓦時、用水3萬余噸。以數智賦能加快提升運行效率,抓住集團公司首批數字化轉型智能化發展試點單位契機,著力建設“三系統一平臺”軟硬件、11條自動化生產線以及一體化研發協同設計等11個子場景,在裝備制造業務數字化轉型上走在前、做示范。
深度激發創新活力,打造創新高地。寶石機械強化創新人才“硬支撐”,充分利用國家工程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平臺,多舉措吸引高層次科技創新人才,動態優化專家隊伍,先后有12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做好科技體制改革“加減法”,出臺實施“1+2”科技完全項目制管理方案,科研創新成果轉化效率提升4.8%。打造聯合攻關“新生態”。持續優化思想、硬件、水平“三個領先”科研體系,形成了一批自主掌握的關鍵核心裝備與技術。
天然氣銷售河北公司主動識變應變、聚力市場攻堅、堅定轉型步伐,打好精準保供底牌、精細管理硬牌、精耕市場王牌,上半年完成銷量同比增幅達3%。
聚焦保供穩效,政企內外上下聯動,守住立企之本。河北公司深化政企聯動,促進合作共贏,連續6年與河北省發改委成立聯合領導小組,建立省天然氣應急調度指揮中心;繪制氣溫變化與資源需求趨勢圖,為精準保供提供數智化支撐。彰顯政治擔當,樹立良好信譽。年初積極對接用氣需求,24小時內實現增量資源精準投放,保障全省人民群眾溫暖過冬。加強內外協同,鞏固主導地位。樹牢“一盤棋”思想,與河北銷售簽署車用加氣終端一體化整合協議,緊密聯系華北油田、冀東油田、華北石化等內部上下游單位及外部重點客戶,形成日500萬立方米以上調節能力。
聚焦提質增效,降本扭虧壓減齊抓,踏實治企之道。河北公司管理提升創效。按照全年預算做好任務分解,精細核算、精準發力。瞄準可控環節加強內部比對,新企業按銷量核定費用預算。虧損治理提效。緊緊圍繞“五個一”和“兩個新要求”,采取虧損企業約談、簽訂責任狀、定期排名通報、開展業績考核等方式,強考核嚴兌現。從業務類型、虧損年限、虧損額等方面實施一企一策,小微虧損企業由財務部門督導,一般虧損企業由班子成員督導。
聚焦開發長效,直供城燃新能源共推,筑牢強企之基。河北公司全面推進直供工業用戶開發。在北部地區,開發具有代表性的鋼鐵、管業、化工、建筑材料企業;在南部地區,開發具有代表性的制藥、玻璃和鍛造產業。全面推進“一城一企”整合。建立重點商機項目開發機制,打造“一城一企”示范樣板取得重大突破。全面推進新能源項目開發。加快推進綠色低碳轉型發展。
“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增強核心功能”是國有企業進一步深化改革、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激發企業活力、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重要源泉。作為國有重要骨干企業和國內最大的油氣生產供應企業,中國石油承擔著保障國家油氣能源安全、推動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責任。站在新一輪深化國企改革行動的起點,中國石油要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和增強核心功能,就要解決“三個突出問題”、堅持“三個核心地位”、提升“三個絕對競爭力”,以“關鍵三招”制勝“世界一流”。
解決“三個突出問題”
地下油氣資源優勢,尚未形成新能源領域接替優勢。過去的油氣資源以常規油氣資源為主,品質好、埋藏淺、開發成本較低。隨著油氣勘探對象由常規向非常規轉變,由中淺層向超深層轉變,而風光等新能源資源主要在地上,無法與地下資源形成戰略接替。為盤活穩定產量的“資源池”,就要加大致密油氣、頁巖油氣的科技創新,加強超深層油氣的技術突破,確!胺油增氣”。
地上礦權優勢,尚未形成新能源資源發展優勢。石油企業傳統油氣業務所在的礦權區風光等資源無限,但過去并未關注和加強新能源資源的開發利用,新能源人才、技術等弱項,成為制約“統籌油氣新能源融合發展、清潔替代與戰略接替”的關鍵因素。要加強支撐當前與引領未來的技術統籌,快速提升新能源科技研發能力與創新能力,才能轉化形成再造一個“綠色中國石油”的新能源優勢。
世界級企業優勢,尚未形成新能源競爭力優勢。經過多年不懈奮斗,中國石油的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持續擴大,在2022年《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中,中國石油位列第四。打造基業長青的世界級創新型企業,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推動中國石油從世界級大型油氣企業向世界級大型能源企業跨越。
堅持“三個核心地位”
中國石油始終是我國油氣安全的保障者。我國石油、天然氣對外依存度分別超過70%和40%。站在國家油氣生產端,作為能源保供“頂梁柱”的中國石油,要堅定成為能源強國的“壓艙石”,大力提升油氣勘探開發力度,攻關深層、深水、非常規、老油田等“兩深一非一老”領域油氣勘探開發核心關鍵技術,確保穩油增氣持續發展。
中國石油始終是我國能源轉型的推動者。從“碳基”能源向“零碳”新能源發展是必然趨勢和必須選擇。中國石油已將綠色低碳納入發展戰略,明確清潔替代、戰略接替、綠色轉型“三步走”總體部署,制定企業綠色低碳發展的“時間表”“路線圖”。未來,要堅持筑高筑大新能源綠色可持續發展的“增長極”,致力于打造綠色原創技術的策源地,奮力推進“油氣熱電氫”綜合性能源公司建設,走出一條從“我為祖國獻石油”向“我為綠色賦新能”的綠色轉型可持續發展之路。
中國石油始終是我國“能源長青”的引領者。能源是人類社會生存發展的不竭動力。當下,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加速推進,“油氣與新能源融合發展”是傳統能源企業筑就長青基業的必由之路。中國石油布局基業長青戰略,加快油氣向新能源轉型,從“油氣”業務向“油氣熱電氫”跨越發展,為實現基業長青加快布局新能源戰略性接替領域。
提升“三個絕對競爭力”
提升中國石油的能源資源絕對競爭力。資源是能源企業生存之基、競爭之本。要在以新能源、新電力、新儲能、新智能“四新”為主的綠色智慧能源體系框架下,利用先天資源與礦權優勢,加快推動鄂爾多斯等傳統油氣盆地向“超級能源盆地”轉型,實現地下化石能源與地上新能源協同、高效、智慧、綠色發展,在我國率先建成世界級“超級能源盆地和碳中和示范基地”。
提升中國石油的能源科技絕對競爭力。產業競爭千帆并進,創新浪潮風起云涌?萍紕撔滦枰獡屪ト瞬、搶抓技術、搶抓時間。不僅要加快突破風能、太陽能、氫能、儲能等新能源規;藐P鍵技術,實施新能源提速工程,而且要推動油氣和新能源業務綠色智慧融合發展,構建綠色智慧的新型能源體系。
提升中國石油的能源品牌絕對競爭力。中國石油是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中國石油,要讓“壓艙石”“頂梁柱”的品牌形象成為核心競爭力;中國石油是科技創新的中國石油,要讓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品牌形象成為核心競爭力;中國石油是綠色低碳的中國石油,要讓“綠色替代、綠色轉型”的品牌形象成為核心競爭力。
從事海外業務,開展國際化經營,是建設世界一流企業的重要路徑?v覽當前世界知名企業,普遍具有發展定位明確、國際化戰略明晰、核心功能突出、核心競爭力強的基本特征,在國際市場競爭中占據明顯優勢。在地緣政治環境劇烈演變和國際發展環境波譎云詭的現實狀況下,國際業務發展面臨的不確定性因素顯著增加。就國有油氣企業而言,更需進一步梳理海外業務的核心功能定位和核心競爭力所在,聚焦核心功能,有針對性地塑造和持續提升核心競爭力,服務好國家重大戰略和發展大局,發揮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頂梁柱”作用。
聚焦核心功能 建設好國際油氣資源池
企業的核心功能就是設立企業的目的和企業發展所要實現的目標。對國有企業而言,與民營企業和外國企業最大的差異就是要兼顧經濟責任、社會責任和政治責任,服務于國家重大戰略,服務于國家發展目標,服務于國計民生。作為國有重要骨干企業,從事油氣業務,最重要的核心功能就是要成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頂梁柱”,以盡可能低的成本為國家經濟發展提供充足、可持續、穩定的油氣資源。這也應該成為國有油氣企業從事海外業務的出發點和立足點。因此,國有油氣企業要轉變國際化經營的發展思路和發展戰略,從注重獲取可開采的油氣儲量資源轉變為注重獲取可運營的油氣貿易資源,著力建設好國際化運營的油氣貿易資源池,圍繞豐富資源池來源結構,與國際油氣企業和重要資源國建立廣泛的合作關系,提升油氣資源獲取能力,夯實國際貿易業務基礎。
同時,加強國際油氣物流和儲運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優化物流流向和運輸方式,降低倉儲物流成本,著眼國內油氣需求,放眼國際油氣貿易格局,強化全球化運營能力建設,提高資源池運營效率,切實提升利用國際油氣資源服務國家能源安全的能力。
聚焦核心功能 梳理好現實核心競爭力
國有企業從事海外業務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嘗試到發展、從發展到做大的過程,目前正走在從做大到做強的道路上。在這樣的發展過程中,階段不同則發展目標不同,導致商業模式、業務模式、盈利模式等存在較大差異。一定程度上更加注重實現發展目標,而忽略了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地塑造和發展自身國際競爭力,使核心競爭力建設呈現出一個在潛移默化中逐漸形成的過程。因此,有必要對發展海外業務幾十年的經歷進行全面總結,深刻梳理取得的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針對不同階段和不同發展目標,研究建立核心功能與核心競爭力的對應關系,深入挖掘核心競爭力之所在。
一方面要從整體上闡述海外業務的核心競爭力,另一方面也要從地區層面和資源國層面闡述所具有的核心競爭力。在全面認識自身核心競爭力的同時,分析掌握合作伙伴和競爭對手的核心競爭力之所在,以增強互補性為基本原則拓展合作路徑和方式,通過合作不斷強化現有核心競爭力,塑造新的核心競爭力。
聚焦核心功能 打造好未來核心競爭力
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是動態持續建設和深化的過程,需要隨著企業發展目標和所面臨發展環境的變化,在為其注入新的時代元素和摒棄不再適應的元素基礎上,打造與企業核心功能和發展戰略相適應的新的核心競爭力。就當前而言,海外業務發展必須與保障國家能源安全“頂梁柱”的核心功能定位相適應,針對當前能源轉型、綠色低碳發展、地緣政治環境演變、國際油氣貿易格局發展變化等時代特點,著眼于建立和高效運營國際油氣貿易資源池,塑造并提升新的核心競爭力。
一方面,要發揮好在國際油氣合作項目中獲取和高效開發儲量資源的核心競爭力,從生產端為資源池提供穩定保障。另一方面,要圍繞建設和運營油氣資源池,在獲取貿易資源、建設倉儲設施基地、增強油氣運輸能力、優化物流路徑、利用期貨期權金融衍生品市場開展風險管理、培育國際油氣貿易人才,以及建立廣泛合作渠道、豐富合作方式、穩固銀企合作關系等方面,打造新的核心競爭力。與此同時,還要通過發揮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競爭力,對海外業務的管理體制、運行機制、運營模式、考核體系、激勵機制等做出相應的優化調整。
總之,核心功能是企業的存在之本,核心競爭力是企業的發展之源。有什么樣的核心功能,就要相應地塑造什么樣的企業核心競爭力。只有這樣,核心競爭力才能服務于實現核心功能,促進企業基業長青。因此,企業應科學確定核心功能定位及其內涵,聚焦核心功能來打造核心競爭力,并隨著企業處于不同發展階段和發展環境,適時更新核心功能的內涵,重新審視和塑造與核心功能相適應的核心競爭力,充分調動和科學配置企業資源,使“軟實力”與“硬實力”相得益彰,在市場競爭中保持獨特優勢。
國有企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特別強調要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加快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推動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薄巴晟浦袊厣F代企業制度,弘揚企業家精神,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
“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已見成效,要根據形勢變化,以提高核心競爭力和增強核心功能為重點,謀劃新一輪深化國有企業改革行動方案。我國經營性國有資產規模大,一些企業資產收益率不高、創新能力不足,同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發揮國有經濟戰略支撐作用的要求不相適應。要堅持分類改革方向,處理好國企經濟責任和社會責任關系,健全以管資本為主的國資管理體制,發揮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作用,以市場化方式推進國企整合重組,打造一批創新型國有企業。要完善中國特色國有企業現代公司治理,真正按市場化機制運營,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
國資國企將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以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和增強核心功能為重點,深入實施新一輪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堅定不移推動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在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發揮更大作用。
一是圍繞增強產業引領力深化改革,更好推動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二是圍繞提升科技創新力深化改革,有效發揮在新型舉國體制中的重要作用。三是圍繞提高安全支撐力深化改革,著力提升安全發展能力水平。增強重要能源資源托底作用。四是圍繞打造現代新國企深化改革,加快完善中國特色國有企業現代公司治理。五是圍繞營造公平競爭市場環境深化改革,更大力度促進各類所有制企業共同發展。
國有企業功能定位是“四個堅持”興企方略的根本遵循。國有企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增強核心功能,在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和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發揮科技創新、產業控制、安全支撐作用,是國有企業的神圣使命和職責所在。
要深入學習運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圍繞提高核心競爭力、增強核心功能,突出問題導向,注重將課題研究與集團公司改革發展實際相結合,加強重大改革方案、重大政策研究。
要想在國際市場的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國有企業必須打造并不斷強化自己獨具特色的核心競爭優勢。只有擁有核心競爭力的國有企業,才能在國際競爭中不斷成長為具有全球競爭力、引領全球產業發展的世界一流企業,真正成為支撐中國經濟發展的“脊梁”。
黨中央日益關注國有企業核心競爭力及其塑造與提升。這是黨中央基于當前國有企業競爭力現狀,以及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對國有企業的客觀需要,提出的明確要求,為今后一段時間國資國企改革發展指明了方向與路徑。
國有企業是國有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民經濟發展的中堅力量,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支柱。實現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首先要提高國有企業競爭力,對國有企業競爭力的比較要按照行業或領域分類。國有企業參與國際化競爭,迫切需要核心競爭力的提升作為根本支撐。伴隨著國有企業的成長壯大,越來越多的國有企業走出國門,積極開拓國際市場。要想在國際市場的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國有企業必須打造并不斷強化自己獨具特色的核心競爭優勢。只有擁有核心競爭力的國有企業,才能在國際競爭中不斷成長為具有全球競爭力、引領全球產業發展的世界一流企業,真正成為支撐中國經濟發展的“脊梁”。為此,國有企業要在以下四個方面持續發力。
一是提升公司治理現代化水平。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把加強黨的領導和完善公司治理統一起來,將制度優勢更好地轉化為治理效能。黨委(黨組)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董事會定戰略、做決策、防風險;經理層謀經營、抓落實、強管理,推動黨委會與董事會、經理層各治理主體更加協調、高效地發揮作用。集團公司和重要子企業結合不同層級、不同類型企業的實際,制定黨委(黨組)前置研究討論重大經營管理事項清單。落實董事會職權,優化董事會組成結構,規范董事會議事規則,加強董事隊伍建設。建立董事會向經理層授權的管理制度,充分保障經理層有效履行謀經營、抓落實、強管理的職責。
二是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提升國有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發揮國有企業在構建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型舉國體制中的重要作用。目前,國有企業研發投入強度顯著加大。今年上半年,中央企業研發經費投入同比增長11.2%,研發經費投入強度同比提升0.2個百分點。同時,國有企業普遍推行“揭榜掛帥”和“賽馬”機制,打造國有企業原創技術策源地,加強基礎性、緊迫性、前沿性、顛覆性原創技術研究。要進一步落實年度考核加分、研發費用視同利潤加回、資本金注入、工資總額單列等方案。完善科技創新容錯機制、創新績效評估機制、科研人才激勵機制,鼓勵薪酬分配向科研骨干人員傾斜,提高研發投入產出效率,營造良好的創新環境,不斷激發科研人員創新的激情和動力。
三是構建新型經營責任制。深化三項制度改革,推動國有企業真正按市場化機制運營。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是深化三項制度改革的“牛鼻子”,推進傳統的身份管理向市場化的崗位管理轉變,真正壓緊壓實經理層的經營責任,實現“能勝任就上、不能勝任就下,能干就上、不能干就下”。深入推進市場化用工機制,大力推行員工公開招聘,以及管理人員競爭上崗、末等調整和不勝任退出等制度。
四是健全收入分配機制。持續優化市場化薪酬分配機制,健全精準靈活、規范高效的收入分配機制。建立按業績貢獻決定薪酬的分配機制,打破“平均主義”“大鍋飯”。靈活進行多種方式的中長期激勵,提高中長期激勵的精準性和匹配度,實行股權激勵、分紅激勵、超額利潤分享、骨干員工跟投等激勵措施,充分激發人才資源活力動力。
總而言之,國有企業要圍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助力構建新發展格局。聚焦高質量發展,以提高核心競爭力和增強核心功能為重點,更加注重發揮國有企業的功能作用,不斷提升國有企業的產業控制力、科技創新力、市場競爭力。
要按照國民經濟發展戰略方向、國企功能定位和政策戰略導向確定主責主業。清晰確定國有企業發展的階段性目標,明確自身功能屬性定位,并從戰略層面明確主業方向,推動資源向主業集中,圍繞主業明確發展規劃、思路和重點,有效擴大規模效益。從制度設計的系統性、整體性、前瞻性等方面對履行社會責任進行規劃和設計,加強社會責任管理。明確核心功能、清晰戰略定位、聚焦主責主業、突出創新發展,以培育、增強核心競爭力為目標,以有利于掌握產業鏈、提升價值鏈為標準,向與主業具有強關聯的新領域拓展業務。培育龍頭國企,形成規模效益和競爭優勢,進一步提升國企綜合實力。
聚焦主業是提高國有企業核心競爭力、增強核心功能的重要舉措。核心功能要求中央企業必須在國家需要的重要行業、關鍵領域,涉及國家安全、國防安全、公共服務、國計民生的領域,包括糧食安全、資源安全等領域,一定要能夠發揮重要的支撐作用。對于國有企業來講,這是結構調整的方向,也是國有資本布局優化的方向。提高核心競爭力和增強核心功能,要重視科技、效率、人才和品牌建設。一是科技創新方面。在建設世界一流企業的過程中,信息化的進步能夠使企業發展能力和競爭力呈幾何形增長,我們要跟上信息化的發展。二是人才建設方面。培育、引進、留住優秀人才,無論是對發展主業、做好經營,還是對創新,都非常重要。三是品牌建設方面。品牌作為企業核心競爭力的要素,如何轉化成價值,可能還需要落地更多的舉措。
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增強核心功能,是我國國有企業進一步深化改革、推進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是新形勢下形成國企競爭新優勢的迫切需要,也是國企不斷提高經濟效益的必由之路。
國企要把在長期發展中形成的經驗和知識轉化為科技創新的動能,把長期為企業競爭提供優勢資源的國資產業鏈、供應鏈轉化為產業控制的基礎,把國企構建的多方位、多層級、多元化保障體系轉化為安全支撐的后盾。同時,要強化人才和團隊支撐作用,融入人工智能、大數據和云計算等先進技術,力求技術與產業、產業與金融、金融與市場、市場與消費等高度統一且融合發展,從而讓企業在市場競爭里不僅獨具特色,形成龐大且穩定的競爭優勢,而且讓現代產業體系和新發展格局具備循環提升的可持續推動力。
提高國企核心競爭力,關鍵要在科技、效率、人才、品牌四個方面下更大功夫。通過科技創新機制改革,推動國企聚焦科技自立自強,在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提高科技研發投入產出效率、增強創新體系效能上實現新突破;通過組織運行機制改革,提升考核目標管理體系的精準性,提升企業組織效率、運營效率、資本效率;通過企業人才機制改革,培養各級優秀人才隊伍,全面激發企業基層組織活力和人才動力;通過企業品牌管理機制改革,打造更多品牌卓著的一流公司,提升企業品牌價值創造能力。
加快提高核心競爭力、增強核心功能,是黨和國家對國有企業的重托與期許。集團公司年中干部會議明確提出加快提高核心競爭力、增強核心功能,體現了集團公司黨組政治緊跟意識之強、思想解放程度之深、改革提速力度之大、系統部署目標之實。當好集團公司能源保供的骨干力量,要切實高質量提升能源高效供給能力,以實干實效推進會議精神落地,不斷開創油田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聚焦譜寫“四個新篇”,掌握發展主動權,挺起能源“脊梁”。國有企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是黨執政興國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提高核心競爭力和增強核心功能的重要論述,要提高政治站位,立足“兩個大局”,胸懷“國之大者”,掌握發展主動權,履行好肩負的職責使命。
著力破解“兩大突出矛盾”,大慶油田聚焦聚力譜寫“發展新篇”,提升能源供給力;聚焦聚力譜寫“科技新篇”,提升創新驅動力;聚焦聚力譜寫“改革新篇”,提升高效治理力;聚焦聚力譜寫“黨建新篇”,提升文化引領力。其中,“發展新篇”是首要,是重中之重,落腳點是“一穩三增”,即石油穩、天然氣增、非常規增、新能源增,開啟能源總當量箭頭向上的“第二曲線”,展現當好標桿旗幟的昂揚面貌。
聚焦能源高效供給能力,肩負發展新使命,挺起能源“脊梁”。當好能源保供“頂梁柱”,是習近平總書記對中國石油的殷切囑托,是企業核心競爭力和核心功能最重要的體現。集團公司黨組清醒判斷面臨的“兩大突出矛盾”,明確加快提高核心競爭力、增強核心功能的實現路徑。努力當好能源保供骨干力量,就要持續增強能源高效供給能力,強化高效勘探,突出效益開發,加快提升國內油氣勘探開發和增儲上產能力。
要做大勘探增儲“基本盤”,樹牢儲量資產理念,突出解放思想,強化系統觀念,健全完善一盤棋勘探大格局,努力實現勘探大突破;穩固原油穩產“壓艙石”,加大高效驅油體系規模應用力度;打造頁巖油“硬支撐”,聚焦資源落實、技術突破、經濟可行,有序推進開發先導試驗;培育天然氣“增長極”,加快川渝新領域增儲上產步伐;開辟綠色發展“新賽道”,加速布局低碳油氣生產等“四大基地”。
聚焦培育提升質效新動能,展現干事新狀態,挺起能源“脊梁”。今年是習近平總書記作出“大力提升國內油氣勘探開發力度”重要指示批示5周年。集團公司黨組推進主營業務高質量發展,加快提升五種能力。筑牢擔當能源保供“頂梁柱”的根基,就要增強奮進意識,把夯實資源基礎作為首要工程,推動“地下再認識”“儲量再增長”“采收率再提高”“能源再利用”。
要以解放思想迸發“頂格”狀態,跳出路徑依賴、打破思維定勢,以時不我待、擔當盡責的干事新狀態,培育“改革+管理+科技”新動能,釋放新活力,打造硬支撐。立足用科技創新攻克“瓶頸之難”,瞄準建設世界一流現代化百年油田對創新驅動的需求,以及保持陸相砂巖油田勘探開發技術領跑地位和引領陸相頁巖油革命需求,全面強化創新驅動發展的科技供給。
大慶油田將不斷放大發展優勢、鞏固發展強勢、贏得發展勝勢,在中國石油當好“頂梁柱”“國家隊”“領頭羊”“排頭兵”“穩定器”中走在前、做示范,為集團公司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石油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集團公司年中干部會議上,戴厚良董事長聚焦提高核心競爭力、增強核心功能,以破解兩大突出矛盾為切口,就如何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石油篇章作出全面部署,充分體現了對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深刻把握,詮釋了對世界一流企業建設的規律性認識,彰顯了中國石油的使命擔當和責任擔當。
廣泛開展學習討論活動,深入剖析兩大突出矛盾的具體表現,是交出優異答卷的“必答題”。特別是就老油田存在的資源基礎不牢、油氣完全成本高、科技創新支撐引領能力不強、綠色轉型支撐不夠有力等突出問題,必須持續優化思路和措施,以釘釘子精神抓好落實。
加快提高核心競爭力、增強核心功能,越是老油田,越需要保持定力,踔厲奮發答好“發展卷”。緊緊抓住提升經濟可采儲量、改善儲采比這個重點,堅持“新老并舉、常非并重、陸海并進、油氣并增”,力爭在基礎研究領域實現突破性認識和創新,在風險勘探領域努力尋求規模發現。緊緊抓住提高采收率和降低遞減率這個主線,將SEC儲采平衡、老油氣田壓艙石、頁巖油氣革命、油氣藏采收率再提高等“四大工程”作為首要任務來推動。切實打好潛力區塊上產攻堅戰、主力區塊穩產持久戰。突出油氣與新能源并重,剛性抓好節能降耗、新能源開發,優化伴生資源管理,打造能源保供能力的增長極。
加快提高核心競爭力、增強核心功能,越是老油田,越需要科技先行,久久為功答好“創新卷”。圍繞產業鏈布局創新鏈,對標世界一流,全面提升原創技術研發、優勢技術供給、品牌技術輸出等能力,加強創新驅動工程建設,增強科技驅動發展新動能。圍繞“卡脖子”問題制定科研清單,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及革命性顛覆性技術研究,全力推進油藏智能化研究,打造科技驅動發展新引擎。圍繞科技創新推進制度創新,深化科技改革舉措,健全科技成果轉讓轉化機制,用好中國石油高端研發中心、創新聯合體等平臺,推進產學研用深度融合,著力培養一流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塑造科技驅動發展新優勢。
加快提高核心競爭力、增強核心功能,越是老油田,越需要穩準推進,聚力攻堅答好“治理卷”。持續提升改革攻堅水平。高標準有序推進新一輪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聚焦關鍵領域和難點問題,深入推進機關機構改革、未上市企業歸核化、法人壓減、市場化改革等重點任務,持續優化治理結構、業務結構、組織結構、隊伍結構,加快推進企業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持續提升精益管理水平。聚焦改善“一利五率”,著力打造提質增效“精進版”,深化管理提升行動,健全投資管控和資金管理機制,完善產供儲銷體系,深化“三不達”治理。樹牢“過緊日子”思想,實施成本分級分類管控,全力降低桶油成本。優化調整營銷方案,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效益。持續提升風險防控水平。嚴格落實安全生產“四全”“四查”工作要求,抓實重點區域環境保護措施,加快揮發性有機物治理,開展好綠色礦山創建活動,確保不發生重大風險,護航企業發展行穩致遠。
當前,世界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受國際地緣政治動蕩、能源行業綠色低碳轉型等影響,國際能源市場格局不斷轉變。面對新形勢、新挑戰,我們要聚焦“兩個核心”,實施創新驅動,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不斷增強在國際市場中的影響力,提高話語權。
制度創新,推進治理體系現代化。在新的發展階段,要在國際競爭中激發活力,就必須緊跟國際社會發展大勢、經濟運行趨勢、市場發展走勢,在大局中找準著力點。要結合自身優勢及時作出正確的判斷和部署,不斷提高管理的科學性、規范性和有效性。圍繞業務鏈和價值鏈,及時完善管理范圍論證、管理提升對標、合規爭議協調解決機制,不斷吸收國際同行的管理成果,以制度創新推動全面提升。不斷完善風險管理和應對機制,織密織牢立體風險管控網絡,在各領域、各層面常態化開展風險隱患排查治理,尤其要將安全環保、市場競爭、財稅金融、勞動用工、信息數據保護等領域作為防控重點,將風險防控要求嵌入全業務、全流程,做到事前有措施、事中有控制、出事有應對、事后有提升,打造全方位的風險防控體系。
科技創新,推動產業體系高端化。隨著新能源、新興技術和新的政策不斷改變能源行業的發展格局,我們要加強科技創新,順應發展潮流,迎接新的機遇和挑戰。順應新能源發展潮流,追蹤信息化、新能源、低碳發展的大趨勢,從企業整體發展戰略、專業發展能力、市場發展模式等多角度探索與氫能源、地熱、干熱巖等能源產業融合的新模式,搶占CCUS等產業先機,爭做新能源領域的引領者。順應油氣技術快速發展潮流,通過自主研發、技術設備引進、合資合作、企業并購等方式,大力發展具有競爭力的技術設備創新儲備體系,提高生產效率,增強核心競爭力。順應油田數智化發展潮流,以傳統業務為基本盤,整合境外油氣田開發上下游資源,統一接口,逐步形成完備的數字化、智能化的油氣田開發平臺,增強用戶黏性,提升影響力。順應產業結構優化發展潮流,針對所在國的工業結構特點,開展精細化生產,以優勢業務帶動產業鏈上下游產品,服務共同發展。同時,要提升進入海上業務領域的能力,力爭在油氣增速最快的海洋市場中占據一席之地。
理念創新,推進企業文化國際化。樹立開放、包容、平等、共贏理念,立足所在國,開展文化建設、品牌建設,不斷提升影響力。在國際交往中尊重差異性、講求和諧共生,發揮點多面廣的優勢,在傳播中華文化的同時,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樣性,促進文明交流,形成利益共同體。樹立以人為本的文化理念,摒棄民族、信仰、語言帶來的隔閡,打造先進的企業文化,使中外員工以中國石油的價值追求為行為準則。要將中國石油及各子品牌打造成能源領域的國際一流品牌,做好品牌的保護和維護,培育一批忠誠客戶;加強人才的培養和引進,進一步暢通渠道,打造多樣化的具有關鍵技術研發能力、市場營銷能力和跨國經營管理能力的員工隊伍,加強國際人才的使用,形成懂技術、會管理、忠誠度高的外籍員工序列,為提高競爭力帶來新動力。
科技創新是企業爭創世界一流、全面推進高質量發展的永恒動力和強大支撐,也是增強國際競爭力、提高話語權的關鍵。提高核心競爭力、增強核心功能,既是貫徹落實黨中央新部署新要求的實際行動,也是企業打造世界一流的內在要求,更是科技創新工作作為“第一動力”所應擔負的歷史使命。如何破解集團公司面臨的兩大突出矛盾,是集團公司打造世界一流的關鍵。
打造世界一流與自身科技供給不足和管理滯后之間的矛盾在物探領域也尤為突出。具體表現為當前物探工作還存在技術原創能力不足、部分科研人員創新創造的主動性不夠強、科技戰略頂層設計不夠、數智化發展與集團公司要求還有差距等。在推進打造世界一流新征程中,我們要把科技創新放到“國之大者”中去思考、謀劃和推進,聚焦提高核心競爭力、增強核心功能,加強高質量科技供給和科技管理。要始終堅持科技創新第一戰略,從“快速突破”支撐當前和“久久為功”引領未來兩個層面推進科技攻關,高質量打造全球物探原創技術策源地。要始終依靠科技創新和技術進步,持續增強能源資源高效供給能力,助力集團公司提升全球競爭力。
打造世界一流離不開核心競爭力和核心功能的強力支撐。作為集團公司首批創新型企業,全面提升核心競爭力、增強核心功能必須錨定一流、全力攻堅,充分發揮前沿技術、特色技術優勢搶占國際高端技術制高點,以新技術培育新產業、引領產業升級,努力形成一批原創性、引領性關鍵核心技術,打造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和領軍企業,為集團公司物探業務高質量發展夯實根基。
堅持問題導向,著力面向國際前沿技術領域。鍛長板、補短板,努力走出一條新型舉國體制與市場經濟融合創新的技術發展新路。在全球油氣勘探向深層、深海、非常規領域延伸的趨勢下,加快推進基礎理論、探測模式的變革性創新,催生新一代地球物理探測技術,引領全球物探技術創新方向。
堅持產研融合、加速轉化,抓住發展主動權。堅持創新鏈與產業鏈緊密結合,為提升國際競爭力提供有力支撐。聚焦高端市場,推動服務升級,全面提升集團公司海外業務品牌建設和一體化協同發展能力;聚焦高附加值業務,推動技術升級,統籌謀劃加強科技創新頂層設計,持續優化科技發展規劃,實施邊研邊用邊提升策略,打破競爭對手高附加值業務建立的技術壁壘。
優化創新生態、激發活力,打造創新策源地。積極融入全球研發體系,創新科研體制機制,激發各類人才創新動力;構建國際化研發平臺,聚焦油氣勘探熱點地區,擴展與國內外知名院校、石油公司的合作,優化國際化科研布局,構建全產業鏈研發能力;打破企業內部研發邊界,最大程度吸納國內外創新成果,著力打造領軍型人才,激發科技人才的創造激情和創新活力。
作為集團公司找油找氣“戰略部隊”,東方物探公司錨定世界一流目標,全力打造全球物探原創技術策源地,充分發揮世界一流專業領軍示范企業引領作用,在深入實施新一輪深化國企改革行動中當先鋒、做表率,奮力為建設基業長青的世界一流綜合性國際能源公司貢獻物探力量。
今年上半年,面對復雜的國際和國內形勢,中國石油經營業績逆“市”上揚,油氣產量和原油加工量均創歷史同期最高水平。在日前公布的《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中,中國石油位列第五,正在穩步向世界一流綜合性國際能源公司的目標邁進。面對優異的成績,也要看到中國石油的國際化進程還在路上,需要在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兩個方面持續發力,不斷提升自身核心競爭力。
通過技術創新突破關鍵領域的“卡脖子”問題
在“雙碳”目標提出后,中國石油不僅要保障傳統油氣的供給安全,而且要拓展清潔能源的開發利用。在這個過程中,傳統化石能源與新能源的有序接替,不僅是一個社會問題和經濟問題,更關鍵的是技術問題。沒有技術創新,無法實現世界一流綜合性國際能源公司的跨越式發展。
在全球氣候危機的大背景下,化石能源的利用必然減少,但一個不能改變的現實是,現階段化石能源仍是全球能源的重要組成部分,且短期內無法完全替代。近日,英國能源研究所與咨詢公司畢馬威及科爾尼聯合發布的年度調查報告顯示,2022年,全球能源需求同比增長了1%,而化石燃料在能源供應中所占的份額達82%,仍居主導地位。在這樣的背景下,如何實現化石能源的清潔利用,則是短期內中國石油這樣的能源企業需要重點關注的地方。技術創新則是實現化石能源清潔利用的關鍵,在這個方面,中國石油要加大研發投入力度,提前布局相關技術領域。例如,油氣清潔開采和深加工技術,即在降低油氣開采和煉化中碳排放強度的同時,將油氣的燃料屬性向原料屬性轉變;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技術(CCUS),即在碳排放過程中回收和利用碳,最終實現零排放。相關技術研發將極大地提升中國石油的國際競爭力,并有助于實現從技術引入向技術輸出的結構性轉變。
雖然短期內化石能源消費占比仍然較高,但是從“雙碳”目標的實現來看,新能源的開發利用是大勢所趨。英國能源研究所數據顯示,2022年全球的風能和太陽能占總發電量的12%,創歷史新高;可再生能源的裝機容量增加了266吉瓦,也創下歷史新高。中國石油在新舊能源接替過程中,必須加大新能源的研發投入力度,尤其是關鍵技術體系的建立,避免未來出現“卡脖子”現象。從當前情況來看,新能源技術的主要瓶頸是風電、光電、水電等清潔能源的供給存在時空不平衡性,氫能、生物質能等的經濟性還有待提升,電網的調峰能力和儲能能力還無法滿足新能源體系的要求。中國石油可以借助自身優勢,在儲能技術、風光電綜合利用、綠氫制備等方面展開深入研發,為未來的綜合性能源公司轉型提供技術儲備。
通過管理創新提升國際化運營能力和績效
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已經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中國石油在制度建設、實踐應用方面都形成了多維立體的成效,這些管理創新對于提升企業的國際化運營能力和績效也有著積極作用。
在改革開放初期,我國石油行業的管理基本上處于向外學習和借鑒階段。但隨著我國石油企業“走出去”“引進來”戰略的深化,在國際化的過程中形成了一些有益的經驗和啟示。這些非系統性的管理知識亟待提煉和總結,形成規范的和系統性的管理創新成果,從而更好地推廣和應用。例如,在海外項目管理中的一些風險管控機制,實現了在高風險地區的安全平穩生產,最大程度地降低了不確定性帶來的損失;在提質增效的過程中,一些基層單位結合具體崗位和業務的創新做法也明顯達到了“小投入大收益”的效果。
中國石油在總結自身管理創新經驗的過程中,也要保持開放的態度,積極擁抱新的管理理論和方法,借助這些理論和方法實現持續的管理創新。例如,在數字化變革中,中國石油就應該從頂層設計角度考慮,如何利用數字化技術實現管理流程的優化和管理決策的智能化,既要恰當評估當前的數字化水平,又要考慮未來數字化轉型的目標,其核心是要解決運營能力和績效的提升問題。
面對日趨復雜的國際形勢,中國石油要進一步融入“一帶一路”倡議,通過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的雙輪驅動,來加快自身的國際化進程,從而最終實現成為基業長青的世界一流綜合性國際能源公司的目標。
在全球能源市場大變革的新形勢下,我國傳統石油化工能源企業必須努力破解傳統資源企業轉型升級難題,從戰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認識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內涵和重大意義,不斷釋放出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新活力。
集團公司立足“雙碳三新”,首次提出“7+3”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布局,規劃再造一個“綠色中國石油”,代表了新一輪產業變革方向。作為國家能源保供主力軍,長慶油田深刻認識到,保障能源供給安全,既要完善不同種類能源的供應體系,又要在空間上實現能源多渠道供應。要以非常規資源、新能源以及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為切入點,不僅要端穩能源的飯碗,豐富碗里的能源類型,而且要更經濟更有效益地提供能源“糧食”,不斷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增強核心功能,掌握競爭主動權。
一是加大非常規資源攻關力度,引領我國陸相頁巖油革命。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布局,持續加大非常規油氣勘探開發力度,是在全球能源供需格局發生深刻調整的大背景下,確保油氣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運行的戰略部署,為中國石油進一步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夯實了基礎。
非常規油氣資源已成為國家能源戰略重點,要加大油氣資源勘探開發和增儲上產力度,加快頁巖油氣等非常規油氣資源規;_發。要把頁巖油作為規模效益上產的重要戰略接替資源,深入開展理論研究,大力實施技術攻關,持續強化技術和管理創新,形成具有盆地特色的頁巖油開發技術系列,蹚出一條我國非常規油氣資源規模效益開發的新路子。在深層煤巖氣和頁巖油氣開發上集聚力量加快推進,形成戰略接替。
二是加速新能源開發利用,構建油氣與新能源融合發展新格局。近年來,我國以風電、光伏發電為代表的新能源發展成效顯著,國家能源局要求在具備條件的工業企業、工業園區加快發展分布式光伏和分散式風電等新能源項目。因此,我們要充分利用油區豐富的太陽能資源,以及油田閑置土地、生產井站及廠礦屋頂,加快光伏能源項目建設,做好“風光氣儲氫”整體布局,加快建設內蒙古千萬千瓦級新能源大基地,推進“地熱+”開發利用和氫能“制儲運用”全產業鏈布局,源源不斷地為優化油田能源消費結構、能源供給體系注入“綠色能量”。
三是全力以赴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加快培育壯大新興產業,激發更加強勁的發展動能,既是優化經濟結構的應有之義,也是穩定經濟運行的必要之舉。我們要深刻認識提升國家戰略資源自主保障能力的重要意義,積極發展負碳產業,利用在二氧化碳驅油與埋存理論和實驗評價、油藏工程、注采工程等方面已形成的配套技術,加快CCUS/CCS的產業化發展,在增加油氣供應、減少油氣行業自身碳排放的同時,降低社會碳減排成本,助力碳中和目標的實現。
當前,我國正處在推動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的關鍵期和傳統能源與新能源重要交替期,必須以時不我待的精神和工程思維、系統思維,把握“雙碳三新”業務發展主動權,努力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落實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任務作出新貢獻,爭當能源保供的“頂梁柱”,做黨和國家最可信賴的骨干力量、依靠力量。
國家“雙碳”戰略出臺落地,為企業加快推進綠色低碳轉型提供了難得機遇。要實現“雙碳”目標下的高質量發展,必須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始終堅持“四個面向”,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推進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全面審視內外部形勢,煉化企業面臨推動前沿科技創新和數字化轉型、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加快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等復雜情況、難點問題,但也蘊藏著巨大潛力。要按照集團公司“清潔替代、戰略接替、綠色轉型”三步走總體部署,推動煉化企業從“燃料型”向“化工產品和有機材料型”轉化,全面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奮力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聚焦生態文明,堅定不移加快綠色低碳轉型。要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發展,把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生態文明建設整體布局,切實扛起生態文明建設的政治責任,落實減污降碳總要求,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低碳轉型。面對綠色低碳轉型帶來的沖擊,傳統油氣行業面臨碳排放控制壓力大、轉型成本高、可再生能源體系需完善等挑戰。我們要深化節能提效,強化高價值組分、能量回收利用,大力實施節能減排;推動低效轉型,做好高耗能落后機電設備淘汰更新;推進清潔替代,深入挖掘風光電清潔能源開發潛力,加強綠電消納,逐步推進電力替代;有序推進氫能利用,擴大CCUS技術應用,持續提升減排創效能力。
聚焦產業引領,堅定不移做強煉化產業鏈。面對煉化產業發展挑戰加劇的大環境,打造更高附加值煉化產業鏈顯得尤為緊迫,也是煉化產業可持續、高質量發展的出路所在和大勢所趨。集團公司明確煉化業務是產業鏈價值鏈上重要的一環,要求加快結構調整、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重點實施減油增化、結構調整和科技創新工程。對于傳統的煉化一體化企業而言,應繼續推動落實“減油增化”“減油增特”,探索優化“分子煉油”技術、“高負荷、高端化、高效益”化工生產模式,積極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圍繞特種工程材料、功能性合成樹脂、高性能合成橡膠等重點方向,實施新材料提速工程。
聚焦創新驅動,堅定不移發展新材料業務。煉化產業是保障國家能源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的關鍵一環,需要企業立足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著力打造產品巨人,加快向產業鏈和價值鏈中高端邁進。煉化企業已紛紛抓緊布局,加快新材料生產,目前的關鍵點仍是技術方面亟待取得突破。要加速培養引領支撐煉化新材料業務發展的高素質專業化隊伍,在科研方向的選擇上,應更多地向關鍵技術攻關、新材料和前沿技術探索性研發傾斜。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依靠創新鏈提升價值鏈,強化煉化特色產品、高附加值產品生產技術攻關,推進催化劑國產化,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實現橡塑產品差異化、高端化,支撐煉化產業結構調整和增值創效。
集團公司年中干部會議提出,加快提升核心競爭力、增強核心功能,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石油篇章。聚焦打造世界一流的“供給高效、產品卓越、品牌卓著、創新領先、治理現代”要求,化工銷售企業要以為煉化業務轉型升級攻堅克難為己任,以打造化工銷售標桿企業為目標,著力提升市場營銷能力,保持經營良好態勢。要提升市場引領、市場營銷、產品銷售和價值創造能力,穩步提高市場占有率,實現量效齊增,以高效快捷的產品運輸確保生產企業后路暢通、銷售前沿貨源充足。
我們要進一步落實“二十四字”營銷工作方針和“六個堅持”,提升市場營銷核心競爭力、增強增銷保運核心功能,努力為化解“兩個突出矛盾”作出貢獻。構建較強的市場營銷和應急保障能力,要突出“四個著力”。
著力以愿景為指引、戰略為支撐,構建營銷新格局。圍繞集團公司提出的建設“國際一流、國內領先的化工產品和有機材料貿易商”的愿景,制定清晰明確的分步走實施方案,推動化工業務“基礎+高端”和“打造產品巨人”戰略落地,助力化工新材料原創技術策源地建設,充分發揮中國石油產供銷貿綜合一體化優勢,引領主導化工市場發展,持續增強市場控制力和影響力。
著力深耕市場強化保障,提升需求滿足和供給能力。市場營銷中,需求是前提、市場是基礎、資源是保障。要堅持以需求為導向,做精做細市場、有效填補空白、拓展高新發展空間,努力把市場“蛋糕”做大、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做強。建立完善信息準確、反應敏捷、決策高效、措施有力的市場營銷體制,品類充足、布局合理、渠道通暢、運轉靈活的資源保障機制,公鐵聯運、主輔結合、直達快捷、應急能力強的現代物流體系,通過產銷運協同發力,讓中國石油化工產品可以精準配置滿足市場需求,便利快捷地送達客戶手中。
著力打好品牌價格組合拳,實現產品價值效益同步提升;ぎa品市場是競爭激烈的“紅!笔袌,只有好品牌才能賣出好價格;やN售企業要在擦亮中國石油化工產品“金字招牌”上持續發力,維護品牌信譽形象,以更加精準的市場需求信息和產業發展預判引導推動生產提質降本、結構優化、戰略替代和綠色低碳發展,實現產品高端化和品牌價值提升。要以精準定價實現產品效益最大化,完善價格機制,靈活價格策略,加快從傳統經驗型定價向“智慧定價”轉型,以大集中ERP系統建設為契機,深挖大數據潛能和場景功能,探索建立產品定價、量價配合、決策分析、效果評估的智能化模型,讓定價更精準有效,樹立市場價格風向標,從市場價格的跟隨者、參與者變為價格的引領者。
著力增強客戶服務和營銷隊伍能力,筑牢發展根基?蛻羰卿N售企業生存發展的根本。要始終堅持客戶至上,做好以大客戶為重點的客戶分級分類管理,加快建設客戶信息化服務系統,發揮好956100客戶服務熱線作用,以個性化、多樣化、全程化服務賦能客戶成長,增強客戶黏性,實現與客戶長期合作互利共贏。要以提升客戶服務能力為重點,建設懂技術會服務的營銷隊伍,為客戶提供全方位技術支持,消除產品使用中的誤區盲點,解決客戶反饋的產品“合格不好用”“好用不會用”等問題,充分實現中國石油化工產品的功效價值。
集團公司黨組堅定實施市場戰略,專題部署市場營銷工作,明確要求“重點研究解決市場營銷體系問題”。集團公司年中干部會議強調,要加強市場營銷管理,建立健全現代營銷體系。市場營銷是保障企業運營順暢、實現產品增值、提升公司價值的關鍵環節,在集團公司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中地位重要、責任重大。
構建現代市場營銷體系,是履行國有企業新使命新任務的時代要求,是順應行業轉型升級新特征新趨勢的必然要求,是解決市場營銷面臨的新矛盾新問題的迫切要求。構建現代市場營銷體系必須聚焦提高核心競爭力、增強核心功能,體現適應現代新國企的時代特征,使企業真正成為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的重要市場主體;必須聚焦主業興企、主責有為,找準自身在“能源產供儲銷體系建設”中的定位,不斷增強產業鏈保障能力和價值創造能力,在行業轉型升級大潮中始終把握主動權;必須聚焦解決人民群眾高品質多樣化的需求與綜合供給保障能力不足、現代市場營銷新要求與營銷創新創效能力不足的“兩大突出矛盾”,著力補短板、強弱項、固底板、強優勢,打造“人·車·生活”多元化產品及服務生態圈,不斷回答好市場營銷實踐之問、時代之問。
對于銷售企業來講,構建現代市場營銷體系應當以集團公司市場戰略和價值追求為遵循,以高質量、創一流為目標追求,以市場為導向,以客戶為中心,圍繞產品價值鏈、客戶價值鏈和企業社會責任價值鏈,全面建立與現代新國企相適應、具有石油行業特點的現代市場營銷體系。要鞏固拓展現代市場營銷體系,推進營銷網絡戰略接替,高質量發展油氣終端網絡,加快布局新能源終端網絡,強化市場網格責任,打好打贏區域市場份額保衛戰。要建立完善客戶運營體系,聚焦打造“客戶運營商”,建立健全網格化一體化客戶開發維護機制,實施客戶倍增計劃,推進以客戶體驗為中心的服務創新,為客戶提供超越預期的產品和服務,從傳統經營產品向經營客戶轉變。要突出構建價值營銷體系,以總毛利最大化為原則,統籌量本價利,統籌庫存與銷售聯動,統籌實施批零一體化、油非一體化營銷,做好精細營銷、精準營銷、精益營銷的大文章,把ESG納入戰略管理,彰顯營銷的資源價值、經營價值和社會價值。要推動創建智慧營銷體系,深度挖掘數據資源價值,打造集服務、傳播、營銷于一體的互聯網業務平臺,構建互聯網營銷觸達矩陣,創新開發數字化產品,開創基于客戶、數據、創新驅動的營銷模式,推動全渠道線上線下融合發展。致力打造品牌營運體系,構建以母品牌為主導的復合型品牌架構體系,實施“昆侖好客”品牌精品培育計劃,打造以“昆侖好客”為主品牌、具有地域特色的系列“昆侖”“好客”子品牌,大力實施品牌營銷,推動由“賣產品”向“賣品牌”轉變。要著力建設現代營銷治理體系,完善市場化運營和激勵約束機制,強化營銷授權放權與監督,強化營銷價值管理與評價,構建新型經營責任制,著力建設富有活力的現代新國企。
目前,我國在全面推進能源消費方式變革、構建多元清潔能源供應體系、不斷深化能源體制改革、持續推進能源領域國際合作的進程中,已進入能源高質量發展新階段。對于能源企業而言,特別是油氣企業,關注能源轉型、研究能源轉型、推動能源轉型,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歷史責任和使命擔當。
2022年,中國居世界能源消費國之首,占全球消費量的26.5%。能源產業對我國GDP的直接貢獻約為6%,能源全產業鏈的貢獻則接近20%。在我國能源消費結構中,石油消費占比為17.9%,天然氣占比為8.5%,一次電力及其他占比為17.4%。近3年來,石油天然氣消費穩中有降,非化石類能源消費則較快增長。生產端也呈現相似態勢。2022年,水電、核電、風電、太陽能發電等清潔能源發電量達到2.95萬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8.5%。面對國際格局突變、環境保護、新興產業能源使用偏好等諸多因素,油氣企業應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適時而變,主動擁抱能源轉型浪潮。
在世界范圍而言,國際能源公司也通過產業規劃、業務重置、管理創新,積極應對能源轉型的挑戰。bp通過成立專門的低碳能源公司,增加可再生能源投資并提供多元化清潔能源解決方案,降低對傳統石油天然氣業務的依賴度。殼牌同樣轉向低碳和新能源領域,并計劃通過可再生能源、電動車充電基礎設施和氫能領域投資,推動實現2050年碳中和。雪佛龍近年也致力于減少碳足跡,通過可再生能源、碳捕集和儲存技術等領域投資,逐步增加非化石能源業務占比。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立足我國能源資源稟賦,堅持先立后破,有計劃分步驟實施碳達峰行動”,為我國油氣企業能源轉型指明了方向,明確了路徑。能源轉型是做加法,而非做減法。先立后破,保證當前和長遠的能源安全。要構建有韌性的能源體系,讓化石能源與非化石能源協調互補,做到化石能源清潔化、清潔能源規;、多種能源綜合化。
第一,牢固樹立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意識,深刻理解油氣產業對社會發展和民生福祉的“壓艙石”和“穩定器”作用。在積極探索新能源產業發展的同時,一定要留出充分的安全余量,確;茉春托履茉雌巾樲D換。
第二,摸清家底,審時度勢,對企業主營業務通過頂層設計,進行清晰劃分,分級分類采用不同發展戰略。對于不可替代的核心業務,如石油化工領域,應迎難而上,創新突破,充分發揮石油的“工業原料”稟賦優勢,與新能源領域協同發展,不僅要堅持做,而且要做到更大更強,進一步提升世界范圍內的話語權和影響力。對于可替代業務,如提供能量的燃料業務,應加強化石能源與新能源優化組合,融合發展,根據不同使用場景預測最優配比,并據此配置新能源領域投入。
第三,創新管理方法,探索新能源業務的有效介入路徑。例如,創新財務制度,采用交叉補貼方式平衡傳統業務和新能源業務,通過傳統業務產生的現金流,積極助推新能源業務發展,特別是推動新能源業務相關技術的自主研發;通過資本市場進行股權投資,選擇具有廣闊發展前景的高新技術初創企業或已具備一定市場資源或技術優勢的成長期企業合作,力爭快速進入藍海,共享發展紅利。此外,還可以通過融合發展,共建跨界融合、要素融合、產業融合、區域融合的有機價值共生體系,實現“政企研”在能源轉型領域的協同共進。
第四,充分注重人才價值,竭力構筑人才梯隊。能源轉型需要新技術、新思想、新方法,所有創新,因人而生。油氣企業在能源轉型過程中,應高度重視人才,強調人的主體意識和能力培養,充分理解人才成長規律,形成識才、選才、育才、用才、勵才的管理閉環,打造規模、質量、結構、儲備與戰略目標精準匹配的人才梯隊,實現能源轉型過程中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價值鏈的深度融合。
第五,高度關注數字化智能化對油氣企業能源轉型的重要影響。推動數字技術與能源產業在能源轉型過程中深度融合,探索數據要素在能源轉型中的綜合應用,加快形成能源系統智能調控體系,推進能源系統向全面標準化、深度數字化和高度智能化轉變,助力能源生產和供應的提質增效。
科技創新是競爭力的源泉,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支點。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向縱深拓展,能源革命、市場革命、數字革命、綠色革命加速演進,科技創新日益成為提高核心競爭力、增強核心功能最可持續的驅動力。要著力創新驅動,增強科技供給,下好“先手棋”,贏得發展的主動權,切實以高水平科技創新支撐保障企業高質量發展。
聚焦科技創新頂層設計,提升市場引領能力。市場引領是企業在激烈競爭中取得成功的關鍵。企業要保持市場引領能力,就必須緊跟市場變化,強化科技創新項目布局,完善科技創新制度體系,以市場化為導向,密切關注能源銷售市場變化,及時調整產品和服務,主動開辟新的市場領域,滿足不同消費主體和專項用戶需求,增強企業市場競爭力。要圍繞服務集團公司發展戰略和銷售市場重大需求,瞄準制約銷售市場開發的核心技術,重點在庫存經營、市場拓展、安全管理、油品檢測等領域開展“揭榜掛帥”,實施科技攻關,積蓄更多“從0到1”的突破力量,搶占未來市場發展制高點。
促進科技創新成果轉化,提升市場營銷能力。以科技創新賦能市場營銷,深化“謀營銷就是謀發展,做營銷就是做未來”的發展共識,發揮企業作為推廣科技創新成果應用主體的作用,充分借助科研院所技術資源優勢,強化對市場信息、營銷政策、價格趨勢的統籌研究,不斷提升對市場規律性的認識和把握能力。定期開展人才交流、資源共享,強化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效益分析測算,拿出權威數據,形成科學判斷,支撐企業精準高效開展市場營銷,使科技成果穩定轉化到市場營銷過程中,推動產業鏈優勢轉化為市場競爭優勢。
強化科技創新服務保障,提升產品銷售能力。強化科技創新驅動,以推動“業務發展、管理變革、技術賦能”為主線,聚焦“電動革命、市場革命、數字革命、綠色革命”,加快數字化轉型、智能化發展步伐,充分借助“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關鍵數字化技術開展應用研究,將科技創新全面植入庫存經營、業財融合、智慧油庫、電子監督等方面,結合大數據分析、仿真模擬和人機交互等智能化科技手段,提升智能型管理系統的數據理解和分析能力。聚焦科技創新鏈與產業鏈融合發展,提高創新要素市場化配置能力,推動科技創新資源向產業集聚,提升高新技術產業競爭力和產品的銷售能力。
加強科技創新人才培養,提升價值創造能力。健全科技創新人才“生聚理用”機制,采取“高端引、骨干育、內部轉”方式,著力培養集聚具有戰略眼光、宏觀視野、自主創新能力的科技領軍人才,分層次分領域建設支撐引領科技創新事業發展的專業化人才隊伍。實施精準補充計劃,加大國內一流大學和高學歷畢業生招聘比例,將數理化基礎學科、信息化和大數據等納入主體專業招聘范圍。放大“以才育才、以才聚才”的倍增效應,主動面向市場營銷前沿、提質增效主戰場、安全環保重大需求,加強科研資源整合、布局,為人才成長提供一流的平臺,激發各類人才創新活力和潛力。
集團公司2023年年中干部會議系統分析了“兩大突出矛盾”,聚焦加快提高核心競爭力、增強核心功能作出部署安排。作為科研機構,要正視“高質量科技供給不足”這一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重點和關鍵,切實加強科技創新的原創引領力和高效支撐力,著力在建設世界一流研究院中走在前、做示范。
多措并舉,系統強化原始創新力。以集團公司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為指引,強化問題導向、目標導向和結果導向,加速推動基礎研究突破。一是立足長遠定方向。緊密圍繞集團公司五個重大專項和“7+3”布局,前瞻性開展科技研發,著力加強對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科技創新的頂層設計,牢牢把握在未來必爭領域的科技主動權。二是補強短板厚根基。不斷加大基礎研究投入力度,探索建立多元化投入模式,確保投入資源穩定充足;開展跨學科、跨專業、跨團隊的聯合攻關,快速提升原始創新能力;健全鼓勵自由探索、挑戰極限、突破自我的良性科研機制,著力厚植基礎研究“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學術生態,開創成果猶如“雨后春筍”般涌現的局面。三是精細管控提效能。針對基礎性研究研發及轉化周期長、投資大、見效慢等特點,持續深化全生命周期管理,突出科技成果后評估成效提升,逐步優化適用于基礎研究的完全項目制管理機制,發揮基礎研究的帶動引領優勢。
直面生產,切實提升現實供給力。必須要將支撐油氣主營業務高質量發展、解決工程技術“卡脖子”難題作為核心任務,勇當油氣工程技術創新的主力軍、排頭兵。一是健全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型舉國體制。充分發揮油氣鉆完井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國家級平臺優勢,全力搭建室內研發、產品中試、現場實施、產業應用一體化協同創新平臺,著力提升攻關合力,加快核心技術“解卡”進程和工業化應用進程。二是建設不同區域工程技術支持中心。為技術研發應用提供穩定的現場試驗平臺,強化前后方一體化支持服務,提升現場第一時間反應能力和支撐保障能力。三是強化技術產品的迭代升級和工程配套。專項設立試驗區,著力構建技術產品評估、使用、升級、評價的長效機制,建立成果多方共享、互利共贏的運行機制,加速優勢特色技術的迭代升級與規模推廣應用。
靶向施策,深度激發人才創造力。持續深化人才強企工程,持續構建一流人才比較優勢,不斷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優勢。一是加快培養科技領軍人才隊伍。積極發揮國家引才引智示范基地優勢,抓住人才回流有利時機,制定有政策、有平臺、有溫度的高層次人才引進和培育機制,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著力放大科技人才集智倍增效應。二是強化中青年科技骨干培養。健全全鏈條培養機制和個性化培養方案,著力搭平臺、進項目、壓擔子、育苗子,打造真正的“戰略預備隊”。三是健全有利于創新創造的良好生態。堅持把政治素質建設放在人才培養首位,建立以信任為基礎的容錯糾錯機制,打造有利于科技人才潛心創新創造的評價體系,加快新時代石油先進文化同科學家精神深度融合,全力打造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石油科研鐵軍”。
能源安全是關系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性、戰略性問題。集團公司年中干部會議圍繞“提高核心競爭力、增強核心功能”進行了部署。會議提出,要將科技強企作為提高核心競爭力、增強核心功能的重要支撐,充分發揮科技支撐作用。
柴達木盆地是一個多種資源富集的“聚寶盆”,是青海經濟發展的“穩定器”。青海油田經過68年的創業發展,積累了豐富的物質資源和管理經驗,形成了一定的核心競爭優勢,但也存在著“兩內一外”的突出矛盾。兩個內部矛盾就是油氣和新能源當量曲線增長緩慢與實現青藏能源高地建設目標之間的矛盾,生產經營管理粗放與對標世界一流企業管理要求之間的矛盾;一個外部矛盾就是能源供給保障能力不足與青藏地區經濟快速發展對能源需求之間的矛盾。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因此,解決這些矛盾問題,科技創新是必然抓手。需要用靈活高效的創新機制、濃厚的創新氛圍和激昂的創新活力,塑造競爭新優勢,打造增長新引擎。
激發創新活力需要在目標引領上高出一籌。面對“提高核心競爭力、增強核心功能”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我們必須精準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在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必須清醒認識和處理好機遇與挑戰的關系、當前和未來的關系、油氣與新能源的關系、規模速度和質量效益的關系、改革發展與安全穩定的關系、黨的建設和主責主業的關系,從目標要求上細對標,從工作差距上抓落實,全面建成青藏能源新高地。
激發創新活力需要在人才強企上不拘一格。堅持人才是第一資源的理念,依托人才強企工程,深化創新培養、選用、評價、交流、激勵和引進機制的“六個創新”人才發展戰略,抓住“培養、吸引、使用”三個關鍵環節,從“人力資源規劃、教育培訓、人才庫建設”三個方面入手,全面構建“生才有道、聚才有力、理才有方、用才有效”的人才發展機制,開創人才強企新局面。
激發創新活力需要在改革求變上先人一步。主動融入集團公司和青海省創新聯合體、原創技術策源地建設,持續完善創新體制機制,優化科技獎勵辦法,組建機制靈活、內外協作的科技創新團隊,加強“產學研”深度融合,提升科技創新整體實力;緊扣“優化業務流程”和“落實崗位責任制”兩條主線,加快工程技術等業務管理模式優化調整改革進程,激發科技創新活力;把科技創新作為提高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基石,努力推進柴達木盆地創新聯合體建設,牢牢把握未來競爭主動權。
激發創新活力需要在創新突破上快人一拍。深化基礎研究,攻關瓶頸技術,提升科技對勘探、開發、煉化、新能源的支撐能力;從“快速突破”和“久久為功”兩個層面,深化對高溫、高壓、超深井、可鉆性差等高質量發展“卡脖子”難題的認識研究,建立關鍵技術清單,明確快速突破攻關方向;堅持以重大科技專項為依托,加強非常規油氣成藏機理研究,支撐“壓艙石”工程和非常規油氣開發;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推進數字化智能化建設,實現發展動能的根本轉變。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增強核心功能的最有效辦法,是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的第一動能,是實現百年老企持續高質量發展、基業長青的“主引擎”。
注重人才培養,激活源頭活水。濟濟多士,乃成大業。創新的根本是人才,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驅動企業高質量發展,需要充足的人才做支撐和保障。我們要提高站位,引進高精尖人才,尤其要注重青年科技人才儲備,科學的人才年齡結構才能保證企業發展的可持續性;要進一步深化人才體制機制改革,優化選人的“量尺”,樹立實績導向,進一步健全公平公正的人才評價體制和激勵機制;要進一步優化創新環境,營造創新氛圍,為創新人才提供更好的工作生活條件,解決后顧之憂?傊,要構建引進人才的“磁場”,確保人才引得來、留得住,為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夯實人力資源根基。
打造升級版創新平臺,引領“反哺型”科技創新。創新平臺對企業發展、科技創新起著重要的支撐作用。以創新平臺引領科技創新,聚焦企業發展瓶頸,促進企業轉型升級。平臺構建要堅持統籌合理布局,要根據產業發展規劃,確定平臺研究方向和目標,要聚焦核心技術,既要著眼眼前,又要放眼長遠。要推進創新項目差異化管理,避免交叉重復造成內卷。要多一些突破性創新成果,努力構建各具特色、協同發展、開放融合的高能級創新平臺體系。要突出規劃引領,增進各平臺間互動交流,增強創新項目與企業的匹配度。當下,撫順石化正聚力打造世界一流“石蠟產品巨人”、增產增銷聚乙烯瓶蓋料等高端聚乙烯產品,充分利用創新平臺集中研發,反哺企業高質量發展已經邁出成功的一步。
注重創新成果轉化,打通創新創效“最后一公里”。創新科技成果轉化是科技創新反哺企業的重要手段。為使科研創新成果第一時間從實驗室走進“實驗場”,使科研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著力解決科技成果轉化率不足的問題是當務之急。首先,對科研創新項目要做好科學評估,不斷提高科研項目和企業需求的匹配度,即要以企業需求為導向、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導向。其次,要加強業內外合作,充分利用互聯網平臺找到企業急需的科研成果,發揮企業經濟主體作用,第一時間將科研創新成果轉化為生產力。最后,要持續優化科研成果轉化環境,靈活體制機制的同時,投入更多人力物力,開“綠燈”給予更多便利,暢通轉化通道,為創新成果反哺企業提供有力支持。
集團公司年中干部會議吹響了沖刺全年各項任務指標的號角。面對新任務、新要求、新挑戰,撫順石化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緊緊圍繞集團公司中心任務,聚焦破解“兩大突出矛盾”,進一步解放思想、銳意進取,高站位布局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以加快提高核心競爭力、增強核心功能的實際行動向集團公司交出滿意答卷,為中國石油增光添彩。
國有企業特別是中央企業,是國家糧食、能源和重要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的“壓艙石”、創新驅動的“主力軍”、經濟發展的“頂梁柱”。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已見成效,要根據形勢變化,以提高核心競爭力和增強核心功能為重點,謀劃新一輪深化國有企業改革行動方案”。
能源化工領域的國資央企作為肩負深化改革使命和實現創新驅動強國戰略的“排頭兵”,亟須以深化改革為突破口,建立靈活高效的科技創新機制、營造濃厚創新氛圍,形成適合公司、促進科技創新的保障機制,釋放科技創新潛力,激發創新活力,加快打造發展方式新、公司治理新、經營機制新、布局結構新的現代新國企,培育“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有機融合的“有力主體”,提高核心競爭力、增強核心功能,支撐引領能源化工產業體系現代化進程。
優化企業內部科技管理機制,形成全員創新的文化氛圍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創新引領的根本在于人才。內部科技創新機制是微觀層面激發全員創新活力和氛圍的重要抓手。大力優化企業內部科技管理機制,需要從研發管理機制、成果轉化與應用機制、考核激勵機制、協同創新機制、容錯糾錯機制等方面多管齊下,弘揚科學家精神和企業家精神,以一流創新機制成就一流創新人才,助力打造一流現代新國企。
優化研發管理機制,暢通科技創新項目全過程管理鏈條。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建立科學化、規范化和數字化的項目管理制度,提升項目設定、推進和成果應用效率。探索創新非共識性技術研發項目管理機制,前瞻性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技術創新項目。
優化成果轉化應用機制,突出按照貢獻的利益分配原則,借力數字化、智能化手段,優化企業內部成果轉化信息交流與反饋制度、多元化獎勵制度和跟蹤支持系統,加快科技成果向產品轉化。
優化考核激勵機制,建立鼓勵創新、包容試錯的里程碑式考核評價體系。尤其是實質性健全和落實容錯糾錯機制,為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和科技人才解壓松綁,激勵其擔當作為,讓創新者在陽光下閃耀,通過容錯機制營造良好創新氛圍。
開放創新場景資源,打造企業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創新聯合體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增強企業創新動力,發揮企業出題者作用,加快構建龍頭企業牽頭、高校院所支撐、各創新主體相互協同的創新聯合體,發展高效強大的共性技術供給體系,提高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成效。
客觀來說,國資央企與高效建設世界一流企業和更好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現實需求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需要從四個方面加以提升。一是抓住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的改革契機和場景驅動創新的新范式新機遇,牽頭打造企業主導的產學研高效協同、軍民深度融合、大中小企業融通的創新聯合體。二是聚焦能源化工領域的戰略性新興領域、未來技術方向,依托行業龍頭企業發揮場景主導優勢,加強央地協同,建立健全企業主導的新型成果轉化體系。三是支持發揮國資央企重大科技創新“出題人、答題人、閱卷人”、場景建設者和重大創新組織平臺角色作用,參與國家實驗室建設,牽頭組建高能級創新聯合體和產業貫通聯合體,以及戰略性新興產業研究院和未來技術研究院等新型研發機構;對政策、資金、項目、平臺、人才等關鍵創新資源系統布局和整體部署,在鏈條各環節實現一體設計、一體推進,深化科技、產業和體制機制創新。四是激勵國資央企帶頭投入基礎研究和加強應用基礎研究,強化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構建從源頭創新到成果轉化的“創新循環”,為中央企業更好提升科技供給能力、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提供重要支撐。
在此基礎上,要發揮中央企業在場景驅動科技創新中的主導性作用,推動國資央企創新場景、創新資源向產業鏈開放,吸引民營企業等多元主體和資本參與共建產業創新平臺,帶動上下游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協同發展。以科技金融手段,尤其是采購政策為輔助,激勵支持專精特新企業和中小企業發揮在細分領域、顛覆性技術方面的戰略敏捷性和創新活力優勢,參與到國資央企和領軍企業的創新鏈和供應鏈塑造中,打造定位清晰、分工明確、資源集成、高效協同的“大兵團作戰”結構。健全完善有關創新聯合體和國企民企協同、軍民協同的利益分配、產權歸屬、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操作性指導意見,以科技創新協同激勵體系現代化,保障“四鏈”可持續深度融合,加快打造現代新國企,提高核心競爭力,增強核心功能。
今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新一輪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的起勢之年。提升科技創新的支撐引領能力,需要從強化創新生態培育、實施人才興企戰略、搭建科技人員差異化成長成才平臺、加快集聚培養一批具有全球視野和國際水平的科技領軍人才等方面發力,依托重大科研項目、重點工程建設,抓好全員素質提升,形成層次分明、結構合理的高技能人才隊伍,助力集團公司科技創新能力躍上新臺階。
站在新的歷史方位,我們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緊跟集團公司黨組戰略部署,以當好國有企業“種子隊”的行動自覺,深刻把握新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大勢。人才是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密鑰”,是增強核心功能的“通關寶典”。堅持科技創新第一動力,聚焦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圍繞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實施科技創新賦能行動,優化科技創新生態,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整合集聚創新資源,激發人才創新活力,搶占科技競爭和未來發展制高點,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支撐。
堅持和加強黨對科技事業的全面領導,是我們走向世界科技強國的根本政治保證。要堅持把科技創新擺在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完善黨對科技創新工作統一領導,發揮黨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的作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加強整體謀劃、系統推進。黨政一把手親自抓創新,扛起主體責任,在抓規劃、抓政策、抓服務、抓落實上聚力用勁,推動資源向科技創新集中,營造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創新氛圍,形成高效協同、共促創新的強大合力。
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增強核心功能需要強化創新生態培育,最大限度激發科技作為第一生產力所蘊藏的巨大潛能。要牢固樹立“一盤棋”思想,從“快速突破”和“久久為功”兩個層面推進科研項目化管理,加快建設產業技術創新聯盟,推行“揭榜掛帥”“賽馬制”,探索“包干制”,緊密配合、同向發力,推動產業鏈創新鏈服務鏈有效銜接、協同配套,形成黨委領導、部門牽頭、全員參與、全鏈條攻關的大科研格局。
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任務,是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和增強核心功能的關鍵環節。要圍繞產業鏈布局創新鏈,強化產學研用深度融合,健全開放合作機制,引進優質創新資源,做優做強創新平臺,重點推進與知名院校和科研院所的戰略合作,依托“外腦”組建創新聯合體,推進科研人員跨單位、跨專業配置,形成沒有“圍墻”的創新團隊,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實現技術突破、產品制造、市場模式、產業發展“一條龍”轉化。
集團公司年中干部會議對如何著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增強作為科技創新“國家隊”的實力進行了頂層設計和全面謀劃,制定了愿景目標和路線圖、施工圖。會議把構建開放合作的創新生態,建立體系化任務型創新聯合體,作為提升集團公司技術供給能力的重要舉措。
創新聯合體是發達國家促進不同創新主體協同、推動創新生態建設的有效經驗和重要手段。創新聯合體是一種具有明確任務導向和體系化運行的創新組織形式,強調在政府的引導下開展“有組織的科研”,突出行業領軍企業牽頭,整合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和產學研多方資源和優勢,加快關鍵領域核心技術攻關,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融合,提升創新效率。
加強創新聯合體建設是我國“十四五”時期及面向2035年采用新型舉國體制開展國家戰略導向科技任務的重要舉措。近幾年,國家相關部委和地方政府在推動創新聯合體建設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積累了寶貴的實踐運行經驗。一是明確使命和定位,圍繞國家戰略需求、關鍵核心技術開展攻關;二是完善創新聯合體組織管理體系,加強組織領導和政策支持;三是積極探索市場化機制下的創新聯合體的聯合攻關模式,發揮各單位優勢,提高協同創新效率;四是建立健全考核激勵措施,在工資總額、國有資本金預算、研發投入視同利潤加回、考核加分、人才計劃支持、容錯減負等方面,給予政策支持。
集團公司作為油氣行業的領軍企業,具備豐富的技術積淀、產業共性技術研發與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能力,擁有足夠大的內部市場承接新技術的產業應用,具有建設創新聯合體的良好基礎和強大優勢。特別是集團公司承擔“大型油氣田及煤層氣開發”等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整合油氣行業內的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共同參與、協同攻關,突破了多項大型油氣重大科學問題和核心技術瓶頸,積累了創新聯合體建設的豐富經驗。 下一步,以貫徹落實這次干部會議精神為契機,建議進一步系統布局并推動創新聯合體建設。
聚焦油氣產業鏈關鍵核心技術,將系統布局與推動創新聯合體建設納入公司中長期科技創新發展規劃。通過承擔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實現創新資源和科技成果的供需對接,提升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建設國家戰略科技力量。
聚焦新能源、新材料、新業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和金融資本在促進顛覆性創新方面的優勢。針對熱、電、氫、儲能、CCS/CCUS、分子煉油、新型材料、人工智能等領域,謀劃設立更多、更廣泛的創新聯合體,吸引相關高校、科研院所、產業鏈上下游中小型科技企業加入,利用集團公司的內部應用場景優勢,促進技術成熟應用。
探索創新聯合體的協同機制,通過設定共同目標,以合作共贏為基礎、以共同利益為紐帶、以市場機制為保障,與相關研究單位、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形成穩定的“利益共同體”。研究探索不同類型創新聯合體的組織體制與管理機制,包括責任歸屬、聯合形式、知識產權分享、收益分配等規則,逐步健全伙伴選擇、內部管理、外部協調等運行機制,共同培育“利益共享、風險共擔、優勢互補、共贏互利”的良好創新生態。
集團公司年中干部會議將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作為謀劃工作的重點內容,充分體現了集團公司黨組對科技創新的高度重視。建立靈活高效的科技創新機制,要完善科技創新體系、營造良好創新生態,持續激發創新創效內生動力,全力提升科研隊伍的創新活力。要著力提升理論技術水平和服務生產能力,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更好地履行“支撐當前、引領未來”的責任擔當。
強化戰略引領,發揮科技創新優勢。聚焦國家和集團公司科技發展和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戰略需求,科學研判油氣科技發展趨勢,持續加強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頂層設計,滾動完善“十四五”及中長期發展規劃,大力實施“2345”戰略舉措,不斷提升立項攻關的戰略性、先進性、體系性和效益性,確保行有方向、奔有目標、干有成效。
強化創新驅動,推進科技創新的精準靶向。找準影響油氣田高質量發展的真問題,按照“快速突破”支撐當前和“久久為功”引領未來兩個層面,全面構建以現場重大試驗為主體的技術研發模式、以國家需求為主體的前沿攻關模式,全力打造基礎研究、技術攻關、現場服務和預備隊“四支隊伍”,全方位支撐引領上游業務的高質量發展。
強化基礎研究,提升原創技術策源地的強勁動能。加快落實重大基礎研究十年行動計劃和原創技術策源地建設實施方案,全力做好儲采平衡“四大工程”支撐工作,加快全鏈條研發水平和能力提檔升級,強化技術產品有形化和特色裝備軟件研發,加強精準靶向的知識產權建設,不斷增強研發質量和實效。狠抓實驗管理,大力提升實驗設計的先進性、實驗完善的可行性、實驗成果的先進性和提煉技術的引領性。抓好學科建設和學歷教育,推進產學研用一體化,提升科研工作的系統性和延伸性。
強化制度建設,創建開放包容的治理體系。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完善實驗室考核、成果評價、科研獎勵、成果轉化等制度,構建尊重知識、鼓勵差異的創新機制,打造融合發展的創新平臺,營造風清氣正、朝氣蓬勃的創新氛圍,持續激發創新創效動力活力。抓好人才工程,以培養一批戰略科學家、院士后備人才、青年英才、復合型攻關團隊為目標,深化人才和團隊培育機制,健全人才評價和激勵制度,持續提升人才隊伍實力和競爭力。
強化黨的建設,打造和諧陽光的科研隊伍。持續推進主題教育走深走實,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引領廣大干部員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真抓實干,凝聚創新創效的強大合力。推進基層黨建“三三融合”,著力構建基于創新鏈的黨建工作體系,全面提升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力和執行力。抓好思想政治工作,確!叭齻一致”,掌握“四個抓手”,加強“三個結合”,實現“三個引領”,全力鍛造陽光和諧、矢志創新、戰無不勝的攻堅團隊。加強企業文化建設,優化宣傳導向,全面打造創新文化特色品牌。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科技創新必須具備“支撐當前、引領未來”的能力。建立靈活高效的科技創新機制,需要依靠精準的頂層設計、創新載體擴容、加速科研成果轉化等手段,加速將科技創新這一“關鍵變量”轉化為高質量發展的“最大增量”。增強科技供給能力是提高國有企業核心競爭力、增強核心功能的重要手段,也是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當好國家能源保供主力軍、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必然選擇。
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明確裝備制造業的定位和要求。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指明了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前進方向。裝備制造企業要突出科研體系、科研人才、科研機制等重點,眼睛向內,深入開展完全項目制管理、深入實施新產品推廣激勵政策等,進一步明確前進方向和發展路徑。
深刻理解、準確把握國家對裝備制造業的政策,順應油氣增儲上產大勢、工程技術服務提速提質需求。目光向外,著力構建聯合攻關、跨界合作的開放式創新,真正使科技創新貫通制造端、產品端、用戶端,真正打通從科技強到企業強、產業強的通道。牢牢把握發展主動權,堅決扛起自主創新的重大責任,不斷提升公司核心競爭力、增強核心功能,積極謀劃和推進建設世界一流綜合性能源裝備公司新實踐。
強化科研體系建設,做強公司整體科技創新平臺。堅持專業化發展不動搖,充分發揮國家油氣鉆井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依托單位的作用,強化思想、硬件、水平“三個領先”的科研體系建設,優化兩級研發體系,做精國家研究中心孵化平臺,做專分(子)公司產業化平臺,突出科技創新,打造創新高地。加強產學研用一體化建設,深化與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優質企業的密切合作,打造具有行業競爭力的開放式創新生態,加速推動科技創新,勇當國家能源裝備戰略科技力量。
主動開辟業務新賽道,加速邁向高端,引領行業發展。瞄準提升能源裝備產業鏈自主可控能力不動搖,聚焦國家戰略需求、行業發展需要,破解“卡脖子”難題,全力攻關萬米特深井自動化、智能化鉆機等一批行業領先、特色鮮明的關鍵核心技術,前瞻性開展深地深海能源裝備研究,形成更多高品質、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產品和服務。
在傳統賽道上鞏固和發展已有成果的同時,積極主動開辟新能源業務的新賽道、發揮海洋高端業務的新優勢、開創油氣田增產增效服務業務的新路子!叭隆睒I務是公司推進綠色低碳轉型、服務型制造轉型的舉措,更是公司增強科技供給能力的新支柱。裝備制造企業要以“跳起來摘桃子”的闖勁、“彎下腰抓落實”的韌勁,加快布局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的技術,抓緊將“三新”業務做強做優做大做出品牌。
增強科技供給能力,加大成果轉化力度。重大技術裝備的研發制造是增強科技供給能力的前提,而科技成果的推廣應用則是增強科技供給能力的底氣。按著“儲備一批、研發一批、應用一批”的思路,在提高成果轉化速度和質量上加速前進。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加快建設科技強國。并對完善科技創新體系、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等作出專門部署。隨著現代科技活動越來越多地從科學新發現發展為科技新發明,科研成果的產生難度更大、周期更長,同時需要更多領域、更多交叉的基礎研究,建立靈活高效的科技創新機制,營造濃厚的創新氛圍,將成為不可或缺的戰略性支撐。
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 營造良好的科技創新環境
我國正從創新型國家“行列”向創新型國家“前列”邁進,建立靈活高效的科技創新機制,營造濃厚的創新氛圍,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健全新型舉國體制,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營造良好的科技創新環境,同時也是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本質要求。國有企業作為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主力軍,要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集聚力量進行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開展有組織的科研,建立科技創新機制,營造創新氛圍,全面擔負起推動科技創新的歷史責任,以高質量的創新成果為建設科技強國作出貢獻。
科技創新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靈活的創新機制可激發創新動力,是營造有利于科技創新良好環境的關鍵。國有企業的科研能力是一個國家發展水平和發展潛力的重要標志,而一流企業是基礎研究的主力軍和國家重大科技創新的策源地。以深化“放管服”改革為著力點和切入口,完善優化科技創新環境,瞄準世界一流的創新生態,推動提升國家科技創新整體效能。
錨定基礎前沿領域,開展有組織的科研活動。牢牢把握建設科技強國的戰略目標,錨定科技發展的基礎前沿領域,組建產學研多學科交叉的科研隊伍,建設產學研用一體化創新平臺,建立跨機構、跨團隊、跨領域的一體化協同創新機制,加大國有企業的科研力度,集聚力量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注重發力原創技術 實現從“卡脖子”到自主可控
要從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安全面臨的實際問題中凝練科學問題,弄通關鍵核心技術的基礎理論和技術原理,著力推進戰略性、儲備性、關鍵性的技術研發。加快建設原創技術策源地,加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以提升科技創新水平、加快科技創新速度,推動高質量發展,實現更大規模的科技價值創造。
創新轉移轉化機制,推動將資源稟賦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加快創新成果轉移轉化機制、提升成果轉移轉化能力是攻克關鍵核心技術的關鍵一環。要加快構建創新鏈產業鏈相互融合、有機嵌入的良好協同機制,強化科技創新與成果應用的高效對接。持續增強成果轉移轉化的政策保障,提高專利部門技術保護力度。
推進科技創新治理 形成強大合力
要構建協同攻關的組織運行機制,高效配置科技力量和創新資源,強化跨領域、跨學科協同攻關,形成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的強大合力。不斷優化和完善科技創新生態環境,樹立創新生態理念、完善科技金融模式、推進知識產權管理、擴展創新生態空間、整合創新資源,形成高水平科技創新治理格局。
要營造良好的科技人才創新生態。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其中最根本的是人才。以人才強國戰略為重要支撐,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將基礎研究理論成果、科研成果、應用成果、轉化成果納入科研人員考核體系,提高科研人員收入水平,還要堅持“破四唯”和“立新標”并舉,加快建立以創新價值、能力、貢獻為導向的科技人才評價體系,充分激發廣大科技人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集團公司年中干部會議深入分析了當前面臨的“兩大突出矛盾”,制定了加快提高核心競爭力、增強核心功能的路線圖,這是管道局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遵循。從管理學的角度看,科學有效的管理是推進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推動管理階段總體由從嚴管理向精細管理跨越并向精益管理邁進,既是必由之路,又是內在急需。實現管理層次躍升,重點要跨越四大障礙。
一是跨越戰略管理障礙,提升戰略引領能力。戰略是企業管理的“風向標”“定盤星”。要加強前瞻性思考和戰略性謀劃,科學分析國內外紛繁復雜形勢的本質,準確把握科技創新、綠色轉型、能源保供等決策部署的內生邏輯,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認真落實“兩優化、兩創新、兩提升”工作部署,持續優化市場結構,大力發展國際業務,把國際市場打造成管道局的戰略市場、創新市場、規模市場、效益市場;持續優化業務結構,聚焦十大主營業務,加速優化資源配置,不斷創新管理機制、創新管理模式,切實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增強核心功能。
二是跨越經營管理障礙,提升價值創造能力。企業以創造價值為追求,企業管理以經營管理為核心。要堅持把提質增效作為一項長期戰略舉措,落實“四精”要求,努力在優化增效、降本增效和經營增效上取得新成效。堅持“六個精準”和“五個一”工作要求,狠抓虧損企業治理。嚴格執行現金流改善行動方案,堅持以“促流入、控流出”為核心,持續改善資金狀況。加大項目結算清收清欠力度,強化領導分片包干管理,全力以赴壓控“三金”規模。堅持依法合規治企,著力抓好合規制度建設、合規責任落實、海外業務合規管理、合規文化引領等工作,不斷提升依法合規治企能力。
三是跨越項目管理障礙,著力提高效率效益。項目管理是推進企業高質量發展的“硬支撐”。要堅持“一切工作到項目”,加強項目前期策劃、成本控制、結算收款、合同履約、變更索賠等全過程管理,確保風險可控、效益可期。發揮設計“龍頭”引領作用,狠抓物資采購管理,強化分包和分包商管理,加快推動從管理項目向經營項目轉變。強化在建項目管理,嚴格執行“六大控制”,深化“六化”應用,打造“智能工程建設”,推動組織和施工方式變革。牢固樹立“建精品工程、鑄誠信品牌”理念,提升工程、產品和服務質量,不斷增強品牌影響力和美譽度。
四是跨越“三基”管理障礙,筑牢企業發展根基!叭惫ぷ魇呛粚嵐芾砘A、推進隊伍發展的“傳家寶”。要牢固樹立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推進基層黨建“三基本”建設與“三基”工作有機融合,抓好基層黨組織書記、黨務干部和黨員“三支隊伍”建設,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持續夯實基礎工作,推進基層站隊HSE標準化建設、黨支部達標晉級、“五型”班組創建,促進基礎工作提升常態化長效化。提升員工基本素質,以崗位練兵、技能競賽、仿真訓練等為載體,不斷提高員工隊伍能力素質和綜合素養,以高素質的員工隊伍支撐企業高質量發展。
集團公司2023年年中干部會議上作出“加快提高核心競爭力、增強核心功能,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石油篇章”的部署,并強調“支持服務板塊要堅持專業化發展不動搖,著力打造技術利器和卓越產品,不斷提升服務、產品和施工質量,更好地發揮其戰略支撐作用”。渤海裝備公司貫徹落實集團公司年中干部會議精神,把“提升生產經營精益化水平”作為重要抓手,推進從嚴管理向精益管理進階,持續推進公司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要跨越認識誤區關。從嚴管理向精益管理進階,首先應推動管理思想障礙跨越,實現由“制度約束”到“思想認同”,由“被動糾錯”到“主動規范”。要持之以恒地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將“以人為本”“依法合規治企”融入企業文化與改革發展全過程,作為企業高質量發展的信念,統一全員思想。要著力加強“第一議題”制度建設,發揮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載體功能,確保及時跟進傳達與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的最新講話、最新文章、最新指示、最新要求,與時俱進不斷提升各個層級的政治理論修養,確保改革方向不偏離、改革舉措得到廣大員工支持。要正視企業自身管理水平與精益管理的差距,繼承發揚“三老四嚴”等優良傳統與借鑒吸收國際先進管理理論相結合,持續建設以企業章程為基礎的內部制度體系。
要跨越深化改革關。近年來,通過持續改革,渤海裝備公司“5+1”的產業定位更加明晰,歸核效應不斷顯現,2022年初步實現本質扭虧。接下來,我們將按照新的深化改革提升行動方案深化改革,提升核心競爭力。要始終堅持改革與創新工作重心,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和勇氣進行“自我革命”,通過剝離不良資產和業務,解決歷史經營包袱、冗余成本和非經營負擔等問題。要強化保供主業主體責任,積極探索開展國有企業改制和股權多元化,不斷探索創新商業模式、盈利模式和經營模式,實現更加規范、有效的市場化高質量快速發展。要進一步優化業務結構和資產結構,盯牢“三緊跟”目標,加快業務歸核化重組整合,將不具備優勢的非主營業務和低效無效閑置資產清理退出。要以“三提一轉”為總指引,完成精益生產項目建設,升級服務型制造,打造高端高附加值產品增長極。
要跨越執行障礙關。管理理念的創新與推動,需要眾多管理人才的勠力同心。精益管理能否有效實施,強化執行力尤為重要。要高舉旗幟,將黨的領導全方位融入公司生產經營,深入推進黨建工作與生產經營深度融合,黨建責任制和生產經營責任制深度聯動。要加強人才引進與儲備,加快推動“人才強企工程”實施,以時不我待的態度積極挖掘吸納國際國內優秀人才。要積極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在實施精益生產提升改造項目、開展提質增效專項行動、推進科技研發攻關等重點難點工作上,黨員干部要帶頭擔當作為,沖鋒陷陣,引導全體員工把執行變為自發的行動。要持續深化基層黨建“三基本”建設與“三基”工作有機融合,構建覆蓋所有業務領域、貫穿各個層級的協調配合以及信息互通的監督機制,著力“抓標準、抓執行、抓示范、抓考核”,努力提升員工業務素質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集團公司順應數字經濟蓬勃發展的時代趨勢,將數字化轉型智能化發展提升到戰略層面,系統謀劃“數智中國石油”戰略布局和發展規劃,對加快數字化轉型智能化發展作出了一系列部署和安排。作為上游油氣田企業,我們要堅持創新驅動發展,積極推進新一代數字技術與油田主業深度融合,強化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培育數字應用場景,以數字化智能化促進生產方式、管理模式、組織架構變革,不斷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增強核心功能,著力塑造高質量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推進基礎設施數字化,打牢數字化轉型智能化發展基礎。油氣田企業設備設施分散、分布范圍廣,業務場景復雜,數據采集、傳輸難度大。我們要緊緊圍繞“業務發展、管理變革、技術賦能”三大主線,大力實施信息補強工程,抓好以大集中ERP為核心的基礎平臺建設,加快實現“四流合一”,助推經驗決策向基于數據和模型的科學決策轉變。要加快物聯網全覆蓋及智能管控平臺建設,不斷優化骨干網絡結構,提升基礎網絡帶寬,推進IPv6規模部署,促進信息技術在油田的深度融合和創新應用,實現現場狀況全面感知、實時監測、超前預警、聯動處置、系統評估。要持續完善和實施網絡安全總體解決方案,推進信息系統隱患治理工作,提升數據中心云服務能力以及國產化水平,著力打造網絡安全主動預警及監測基礎平臺,構建動態安全防護屏障,有效提升網絡安全保障能力。
推進數據建設系統化,增強數字化轉型智能化發展保障。數據是驅動數字化轉型智能化發展的基礎,充分挖掘和釋放數據價值是油氣田企業推動數字化轉型智能化發展的關鍵。油氣田企業的核心數據大部分來自地下,數據零散、標準不統一。我們要牢固樹立“數據即資產”的理念,深化數據治理,持續積累可用、有用、實用的數據資產,推進標準數據集建設,強化數據源頭管理和質量控制,做好數字技術在企業場景應用的基礎保障。要深入挖掘海量數據,依托多維數據分析,實現不同場景的個性化、智能化運行,推動企業整體管理決策更具科學性和敏捷性。要加快構建大數據共享平臺,著力解決數據庫多、平臺多、孤立應用多的問題,建立健全跨部門、跨業務、跨系統的數據管理協同機制,打破“數據孤島”,實現全業務數據共享,發揮數據資產最大價值。
推進人才隊伍復合化,夯實數字化轉型智能化發展根基。目前,油氣勘探開發領域數字化轉型智能化發展總體處于起步探索階段,專業技術壁壘高。短期內,靠油田企業自身力量實現數字化轉型智能化發展還有一定難度,我們應該開拓視野、打開思路,注重和IT企業、油服企業共同構建互利共贏的合作生態,充分發揮石油企業的數據和業務優勢、IT企業的算法和技術優勢、油服企業的跨專業結合優勢,統籌人才優化配置和資源共享,推進數字化智能化快速發展。長期來看,要加強內部人才隊伍管理,培養一支既掌握油氣勘探開發知識,又懂得IT、AI技術的復合型人才隊伍,保障企業數字化智能化長效發展。
伴隨著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加速創新,數字技術成為諸多領域發生重大變革、實現自我突破的重要因素?蒲性核枰e極探索數字技術在科研管理、裝備管理、質量管理、技術服務和成果轉化中的創新應用,為自身發展提供數智新動能。
完全項目制管理系統為科研管理賦能。高水平的科研管理不僅要管進度、管經費、管成果,還要準確評價科研人員的價值貢獻,進而為科研決策和量化考核提供科學依據,單靠人工不僅費時費力,而且極易出錯。為此,工程材料研究院開發了集項目管理、全成本核算、考核測評于一體的完全項目制管理系統,實現了項目信息的可視化分析和圖形展示,以及項目經費和績效的量化考核,大大提升了科研管理的質量和效能。
智能決策平臺為裝備管理賦能。裝備制造類科研院所在長期工作中積累了海量的失效分析、質量檢驗、駐廠監造和現場檢測數據,如何讓這些數據要素活起來是擺在眼前的課題。20世紀90年代,工程材料研究院“鉆柱失效分析案例庫和計算機輔助失效分析”成果是一次利用計算機技術提高失效預測預防水平的成功嘗試。下一步,將運用全面感知、失效模式、機器算法等技術,利用海量大數據,建成實時診斷、智聯決策的失效預測預警智慧化平臺,實現對油田、管網和煉化管材及裝備的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大幅度減少并最終避免失效事故。
數字化實驗室為質量管理賦能。網絡信息時代對實驗室的標準化管理、檢測報告的時效性和準確率都提出了更高要求。要將人員、設備、材料、方法、環境、檢測等要素進行數字化、標準化和規范化,運用智能化技術,進而實現檢測數據的自動采集、數據修約和校準證書一鍵生成,簡化業務流程,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報告差錯率,完成實驗室由質檢向“智”檢的轉變。
數字服務平臺為技術服務賦能。數字技術具有處理速度快、分析智能化、可逆向追溯等特點,能對海量信息進行及時搜集、篩選、傳輸、處理和分析,為科研院所提升技術服務能力提供了有力手段。工程材料研究院開發的油氣輸送管道檢測評價管理平臺通過手機一鍵式數據上傳、查詢和分析,可以實現環焊縫缺陷的遠程快速評價,檢測評價的數據化、智能化成效顯著。下一步,要進一步完善在線監檢測管理系統功能,進而實現項目委托訂單、人員配置、檢測設備、質量問題處理、合同結算和績效統計的全過程智能管理,促進監檢測服務的質量和水平不斷提升。
技術中介服務平臺為成果轉化賦能。有效銜接現場需求端和技術供給端,打通研發與應用之間的創新鏈條,是科技成果順利轉化的關鍵。工程材料研究院要不斷完善石油工程材料技術服務平臺功能,通過發布石油管及裝備領域的特色技術、最新產品和服務,收集油田及行業客戶的工程難題和技術需求,搭建供需雙方信息交互系統,發揮橋梁與紐帶作用,促進先進技術成果的轉化應用,最終實現油田、科研院所和企業等用戶的多方共贏,形成中介技術服務新模式。
今年7月,全國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動員部署電視電話會議對新階段國有企業改革作出全面部署:要健全以管資本為主的國資監管體制,推動國企提升公司治理現代化水平、構建新型經營責任制、健全收入分配機制、完善市場化運營機制。要全面加強國企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完善黨領導國企的制度機制,加強國企領導人員隊伍建設,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要求,以釘釘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實。
完善中國特色國有企業現代公司治理、推動國有企業提升公司治理現代化水平,是國有企業加強管理的重中之重。精益化管理是提升公司治理現代化水平,持續優化崗位流程、制度體系,實現用管理創造價值,提高投入產出比的有效管理方式。精益管理由最初在生產系統的運用,逐步延伸到企業管理的全流程,也由最初的具體業務管理方法,逐步上升為戰略管理理念。精益管理要求企業全業務鏈條都必須運用精益思維。精益思維的核心就是對勞動、資本、土地、知識、技術、管理、數據等生產要素以最小投入創造出盡可能大的價值,為顧客提供新產品和及時的服務。精益管理的目標就是企業在為顧客提供滿意的產品與服務的同時,把企業運行成本降到最低。
引入并高質量實施精益化管理是國有企業改革的新趨勢。國有企業應以精益化管理為創新載體,在管理全鏈條融入精益化管理理念,通過理念創新、機制創新,提高核心競爭力、增強核心功能,推動國有經濟高質量現代化發展。
一是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國有企業黨委(黨組)要實現主體責任和工作責任的全面到位,促進加強黨的領導和完善公司治理相統一,加快建立權責法定、權責透明、協調運轉、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機制。黨組織要結合不同層級、不同類型企業實際制定黨委(黨組)前置研究討論重大經營管理事項清單,厘清各治理主體權責邊界。董事會要定戰略、作決策、防風險,全面依法落實董事會各項法定權利,使董事會成為企業經營決策主體。經理層要謀經營、抓落實、強管理,全面建立董事會向經理層授權的管理制度,充分發揮經理層經營管理作用。全面對標世界一流企業管理,推進產業鏈、價值鏈、創新鏈、人才鏈和管理鏈協同流程再造,優化資源配置。
二是健全市場化經營機制。全力強化國有企業市場主體地位,切實維護企業法人財產權和經營自主權。大力推行經理層成員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對具備條件的企業特別是商業類子企業,按照市場化選聘、契約化管理、差異化薪酬、市場化退出原則,加大職業經理人選聘力度。除少數委派制和聘任制的人員之外,絕大多數人員要市場化選聘,讓職業經理人制度在國企有效落地。全面推進用工市場化,完善市場化薪酬分配機制,推動薪酬分配向作出突出貢獻的人才和一線崗位傾斜。靈活開展多種方式的中長期激勵,支持探索超額利潤分享機制、骨干員工跟投機制,重點推行股權或期權激勵,加大期權的激勵力度,全面強化市場化薪酬體系,全面推進和經營完全掛鉤的股權或期權激勵,實施更加多樣、更加符合市場規律和企業實際的激勵方式。
三是培育國有企業家精神。國有企業領導人員是黨在經濟領域的執政骨干,是治國理政復合型人才的重要來源,肩負著經營管理國有資產、實現保值增值的重要責任。國有企業領導人員具有企業家的共性。企業家是擔負著對土地、資本、勞動、信息、技術、數據等生產要素進行有效組織和管理、富有冒險和創新精神的高級管理人才;具備市場化的原始創新能力,具備整合市場中各類資源的能力,具備配置市場中各種要素的能力;具有獨立精神、冒險精神、競爭精神;擁有面對目標準確決策的水平,擁有面對偶然性迅速決斷的水平,擁有面對事實果斷行動的水平,擁有面對錯誤快速糾錯的水平。國有企業領導人員要對黨忠誠、勇于創新、治企有方、興企有為、清正廉潔;要堅定信念、任事擔當,牢記自己的第一職責是為黨工作;要牢固樹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要把愛黨、憂黨、興黨、護黨落實到經營管理各項工作中;要迎難而上、開拓進取,帶領廣大干部員工開創企業發展新局面。
四是加強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堅持黨對國有企業的全面領導,充分發揮國有企業的政治優勢,推進黨建工作與生產經營深度融合,把提高企業效益、增強企業競爭力、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作為企業黨組織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進一步加強對混合所有制企業黨建工作的指導。大力弘揚企業家精神,對企業家高度信任、充分授權,對敢于負責、勇于擔當、善于作為、實績突出的企業領導人員,給予更大力度的物質激勵和精神激勵。堅持嚴管和厚愛相結合,加強對干部全方位管理和經常性監督,落實“三個區分開來”,激勵干部敢于擔當、積極作為,切實營造尊重和激勵企業家干事創業的良好氛圍。把“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與經濟責任、政治責任、社會責任全面掛鉤,用三大責任的到位來檢驗黨建工作的水平。
7月26日至27日,中國石油集團2023年年中干部會議在北京召開。連日來,各單位迅速傳達會議精神,廣大干部員工通過報紙、網站、新媒體等方式第一時間獲取會議相關信息,并認真學習領會。大家一致認為,上半年的成績令人鼓舞,未來的目標催人奮進,將在新征程上踔厲奮發、勇毅前行,不斷提高公司核心競爭力、增強核心功能,為奮進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貢獻力量。
7月27日,在轟鳴的鉆機聲中,由大慶油田鉆探鉆井二公司1205鉆井隊負責的今年第3口頁巖油井順利完鉆!皶h部署的工作任務科學性、指導性強。我們將以興油報國為己任,擼起袖子加油干,把紅旗一直扛下去,助力頁巖油主戰場再創新紀錄!1205鉆井隊隊長張晶說。
當好能源保供“頂梁柱”,是中國石油核心競爭力和核心功能最重要的體現。塔里木油田輪南油氣儲運中心西氣東輸第一站站長梁士佳說:“第一站,就要站第一!我們會積極踐行‘用氣就是命令、保供就是責任’的使命,站好崗、供好氣!泵鎸诟邷乜崾钐鞖,梁士佳和同事們加大對重點設備設施、儀器儀表等的巡護檢查力度,確保場站天然氣平穩供應。西氣東輸第一站投產至今,已累計向西氣東輸管道供氣超過3300億立方米。【詳細】
8月31日,長城鉆探公司國際市場傳來捷報,這個公司成功中標伊拉克H油田壓裂項目。這是中國石油目前在海外中標的最高業務金額的壓裂項目,也是長城鉆探在海外市場的首個壓裂總包一體化項目。
集團公司2023年年中干部會議召開以來,長城鉆探公司……【詳細】
8月23日,管道局順利完成國家重點工程——川氣東送二線干線勘察測量B版報告。這意味著該項目工程體量和難度最大的野外工作圓滿結束,為工程開工做好了準備。
管道局深入貫徹落實集團公司年中干部會議精神……【詳細】
青海油田深入學習貫徹集團公司年中干部會議精神,深入分析當前油田建設青藏能源高地面臨的矛盾問題和破解路徑,結合提升自身核心競爭力,打造增長新引擎,優化新能源業務布局,有針對性地推進一系列補短板、鍛長板舉措,追“光”逐“綠”,挺進新能源“藍!。【詳細】
截至8月22日,華北油田巴彥油田已落實內蒙古地區百萬噸產能建設規模,其中興華1區塊百萬噸產能建設工程鉆井任務已完成9成以上,鉆井周期同比縮短22%。
華北油田深入貫徹落實集團公司年中干部會議精神……【詳細】
集團公司年中干部會議召開后,蘭州石化公司迅速召開黨委會(擴大)會議,結合當前工作實際,著力提高核心競爭力、增強核心功能,著力提升經營質量效益,推進重點項目建設等工作,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切實提升經營質量效益。【詳細】
寶石機械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集團公司年中干部會議精神,錨定“建設世界一流綜合性能源裝備公司”發展目標,統籌推進深化改革與強化管理,大力實施公司“創新驅動、專業發展、市場協同、品牌創效”四大發展戰略,增強發展優勢,提高核心競爭力,全力奮進高質量發展。【詳細】
8月20日,西南油氣田深地川科1井完成二開裸眼測井,創造812.80毫米超大井眼測井紀錄,開創了行業超大井眼測井施工先河。
西南油氣田深入貫徹落實集團公司年中干部會議精神,把科技創新作為提高核心競爭力、增強核心功能的重要保障,著力攻關關鍵核心……【詳細】
8月15日,上海銷售公司發出“好客浦江”線上直播營銷大賽召集令。12家所屬單位應召出戰,加強新零售隊伍和能力建設,以實際行動落實集團公司年中干部會議精神。
8月4日,上海銷售公司黨委中心組集中學習研討集團公司……【詳細】
截至8月16日,中國石油“壓艙石”重點示范項目——大港棗園/王官屯項目綜合治理區塊日產水平增加173噸,含水率下降0.66個百分點,自然遞減率下降3.1個百分點。這是大港油田以實際行動踐行集團公司年中干部會議精神、提升核心競爭力取得的成果之一。【詳細】
西部鉆探深入學習貫徹集團公司年中干部會議精神,突出“保障”特征和“技術”特色,全方位深層次推進各業務自立自強,攻關瓶頸技術,持續深化改革,加快從服務保障為主向自立自強的戰略支持轉變。
立足“一體兩面”定位,西部鉆探統籌戰略謀劃與策略實施……【詳細】
8月14日,遼陽石化按照“一品一策”要求定制生產的833噸LH064牌號鋰電池隔膜料收到下游廠家的反饋。經檢驗,該產品粒徑集中分布區間、分子量等指標均好于同類產品,可有效延長鋰電池的使用壽命,提高安全性能。這是遼陽石化全力打造特色產品以提升核心競爭力……【詳細】
“加大特色瀝青產品研發生產力度,提升航煤等高效產品產量!8月10日,烏魯木齊石化公司煉油廠煉油一車間主任劉俊平帶領技術人員討論瀝青生產方案。
連日來,烏石化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集團公司2023年……【詳細】
8月7日,來自卡塔爾的Q-MAX型LNG船“莉比莉婭”輪順利靠泊中國石油江蘇LNG接收站碼頭。這艘船運來的11.3萬噸LNG,可發電約8億千瓦時。連日來,天然氣銷售公司全力以赴做好迎峰度夏保供工作,以實際行動推動集團公司2023年年中干部會議精神落地見效。【詳細】
集團公司2023年年中干部會議召開后,大連石化干部員工在學習落實會議精神中進一步明確目標、厘清思路、狠抓落實,在轉型升級的關鍵節點上,補短板、鍛長板、固底板,以有力舉措加快提高核心競爭力、增強核心功能。【詳細】
集團公司2023年年中干部會議結束后,塔里木油田第一時間召開專題會議,傳達貫徹會議精神,聚焦科技創新能力這個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基石,堅持“五湖四海搞科研、集智攻關解難題”的理念,加快構建自主、開放、融合、共享的科技創新體系,全力搶占超深油氣技術創新……【詳細】
截至8月6日,長慶油田今年油氣產量當量達到4028.43萬噸,穩步向全年6600萬噸目標邁進。
集團公司2023年年中干部會議結束后,長慶油田黨委系統謀劃油田中長期發展規劃,初步明確堅持“穩”在“大”之前……【詳細】
7月28日,大慶鉆探鉆井二公司1205隊今年承擔的第3口頁巖油井——GY38-Q9-H8井順利完鉆。大慶油田高質量提升能源高效供給能力,用實干實效推進集團公司2023年年中干部會議精神落地。
大慶油田第一時間召開黨委(擴大)會,傳達學習集團公司……【詳細】
版權所有:中國石油新聞中心‖京ICP經營許可證010289號‖國新網許可證10120170016號
專題策劃:王曉雪 設計制作:楊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