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麗正在測量工件。 肖滋奇 攝 |
“我只是大慶油田一名最普通、最基層的采油女工,卻獲得了百萬石油人對我這么高的認可。這是一份榮譽,也是一種壓力,更是一種動力和一份沉甸甸的責任。”9月25日,大慶油田采油二廠第六作業區采油48隊采油班長劉麗當選中國石油首屆“感動石油人物”。頒獎典禮結束后,她對記者講述了自己的獲獎感受。
有人問,劉麗到底哪里不一樣?為什么她能當選“感動石油人物”?這還要從她的父親說起。
“一定要當個好工人”
劉麗的父親對劉麗教誨很深。
父親是抗美援朝的老兵,新中國第一代石油工人、黑龍江省勞動模范,也是鐵人王進喜的工友。
劉麗說:“沒有父親,就沒有我的今天。是父親將我帶到油田的。”她立志成為父親那樣的人,“一定要當個好工人。”
1993年,劉麗進入采油48隊工作。那時,這個隊還“籍籍無名”。第一年創金牌,員工12小時連軸轉。年近七旬的父親擔心劉麗打退堂鼓,便重新穿上舊工裝,和她一同上井勞動。就連在井場上怎樣除草,父親都用最嚴格的標準要求她,邊講邊給她示范。劉麗從父親那學到了書本上沒有的很多小竅門,管理的6口油井全部達到了一類井水平。
一根抽油機的皮帶30多公斤重,男員工換皮帶都吃力。劉麗頂著烈日干,手上的老繭越磨越厚,肩上的水泡消了又長,但她的技藝越發精湛,不出5個月,就創造了15秒換皮帶的紀錄。
她愛學技術,干工作有股子勁,領導就給她“開小灶”。女員工常干的采油工、集輸工這樣的崗位,她干了個遍;女員工不干、只有男員工才干的維修工、測試工、洗井工,她也搶著去干。一年里,她洗井300多次,走路上千公里,記錄近萬個數據,摸索出洗井流量、洗井時間的合理控制方法,使全隊百余口油井的平均洗井周期延長了30天以上,年增油近千噸。劉麗還練就了“一摸工具就能知道規格型號,一看電流就能判斷井下狀況,一聽聲音就能辨別機械故障”的絕活,成為一專多能的“崗位通”。
1997年,劉麗代表大慶油田參加全國青年崗位能手技能運動會,一舉奪得全國第三名,僅用4年就完成很多人需要10年甚至更長時間才能走完的路。
劉麗獲得的獎品是一塊手表,她將手表送給了父親。這塊表,父親戴了15年。父親逢人就說:“這是我老姑娘參加全國大賽得的。”
“我家里有7個孩子,我最小,父親最疼愛的就是我。但他去世的時候,只有我沒在身邊。”2012年,父親因疾病突然去世,劉麗當時因為帶領團隊在做一項特別緊急的工作,沒有見到父親最后一面。父親下葬的時候,劉麗把那塊獎品手表放到了父親的墓地里。
“后來,我被評為全國勞動模范,登上了央視‘大國工匠’領獎臺。心里遺憾的是,父親沒有親眼看到這些。”劉麗說。
“石油工人要有技術”
生產難題就是攻關課題。靈感來自常思常想。
勤于思考的劉麗,深知理論與實踐結合的重要性。她總是懷揣一本技術書,白天上井對照實物琢磨,晚上整理筆記。在這個過程中,劉麗意識到,必須不斷創新,才能當好一名石油工人。
在采油現場,每當井口出現漏油,采油工必須更換盤根盒里的密封圈。就是這個活,總讓采油工撓頭。
“有一次,我涂口紅,轉動唇膏底部,唇膏就從上邊出來了。我當時就想,為什么不能借鑒口紅的設計,讓密封圈自己旋轉出來呢?”劉麗通過拆解口紅,搞清楚了旋轉式口紅的內部結構。她設計好加工圖紙,很快,一個新型“上下可調式盤根盒”誕生了,不僅讓密封圈更換變得簡單,還能節電。
在抽油機的螺桿泵上,有一段裸露的電纜,容易破損漏電,需要一套護管。由于井口尺寸不同,無法量產,劉麗又從釣魚竿上找到靈感,設計出伸縮性護管,成功解決難題。
每當想到好點子,劉麗總會想辦法用在工作中。2011年,在大慶油田的支持下,“劉麗工作室”成立了。
12年過去了。這里不僅是石油工人的“家”,而且是石油工人成長成才的“大本營”。
走進“劉麗工作室”,色彩各異、大小不一的教材鋪滿了4米長的桌面。這些數量可觀的教材全部出自劉麗和她的同事之手。“石油人要有技術。”這些年來,劉麗編寫的培訓書籍超千萬字,有38套之多。翻看《一線創新成果案例集》,書里的每一項創新成果都配有二維碼,讀者掃一掃就能看到這項成果現場應用的小視頻。
工作中,一旦有什么好點子,劉麗就立刻召集多工種專家工匠聯合攻關、修改設計,用3D打印機將模型“打印”出來,確認無誤后,在機械加工車間加工成型。“一件革新成果,從有想法到形成設計思路,再到加工成型,最快只用一個下午的時間。”劉麗說。
“劉麗工作室”成立至今,從最初只有2名成員發展壯大到涵蓋采油、集輸等35個工種、擁有500多位成員的創新創效聯盟;從只能做簡單的小改小革,升級到“研產用”一體化創新模式。工作室累計培訓技能骨干1.5萬余人,研發技術革新成果1048項,獲國家專利174項,推廣成果5000余件,創效達1.2億元。
“我身上的紅是石油‘紅’”
2021年6月,在第十五屆全國優秀高技能人才表彰中,劉麗以全國總分第一名獲得“中華技能大獎”。這個獎項被譽為“中國工人院士獎”。
“以前,我覺得和航空航天、國防軍工這些行業比,我們采油工的工作太普通了。”但是,她和工友們的成果入選全國40項創新資金補助項目,填補了行業內的技術空白。她走進央視《大國工匠》欄目、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新聞發布會,向全國人民展示“上下可調式盤根盒”。她在“技能中國行2020——走進核工業”活動、“中國制造日”活動中,分享創新創效經驗。一點點地,她的自信心逐漸建立起來。
現在,她自信地說:“他們保障國家國防安全,我們保障國家能源安全。”
在“大國工匠年度人物”頒獎臺上,劉麗作為中國石油最普通、最基層的采油工,和來自航空航天、核工業、深?茖W等行業的專家一起,并肩站在領獎臺上,底氣十足,自信滿滿。
2022年,劉麗身著紅工服,參加中華全國總工會、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合錄制的2021年“大國工匠年度人物”發布儀式,當選2021年“大國工匠年度人物”。她是10名獲獎者中唯一的女性代表,也是石油石化系統唯一的獲獎者。
劉麗說:“站在領獎臺上,我穿著紅工服感到無比自豪。因為,我身上的紅是石油的‘紅’,是大慶油田的‘紅’,是石油工人心向黨的‘紅’。這套工服我要穿一輩子,這個‘紅’我要在心里印一輩子!”
2023年央視春晚彩排的那幾天,每天出發前,劉麗都要做一件事,就是精心熨燙她的工服。那幾天,無論劉麗走到哪兒,她的這一身紅工服都受到特別關注,胸前的一枚枚獎章特別閃亮,和春節喜氣洋洋的氛圍特別搭。
讓劉麗想不到的是,整個央視大樓里明星云集,但大家看到她,一眼就認出她是來自中國石油的。有好多人來找她合影,她成了現場最亮的“明星”。
有一位舞蹈演員跟她合影后說:“非常抱歉,我應該盛裝和您合影。但還沒到我的上妝時間,我怕之后沒有機會了。”大家還特別關心大慶油田的情況,都說有機會想去看一看。
這么多年來,劉麗家里的大事小情都是愛人在承擔。孩子成長的很多重要時刻,她也經常缺席。每天夜里12點之后才去休息,這個習慣她堅持了近20年。曾經有人問她,你已經得了那么多榮譽,收獲了那么多證書,干嘛還這么拼?值得嗎?
劉麗說:“說實話,有時會有點累,但看到學員們捧回大賽獎杯,把獎牌放到我手里的那一刻,我認為值得!當看到這些年大家編寫的教材走進基層井場、成為百萬石油人的學習資料時,我認為值得!當看到我們研制的創新成果在現場應用,為員工帶來便利,為生產解決難題,我認為一切都值得!”(特約記者 王燕妮 肖滋奇)
微信公眾號:zgsybw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