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偉偉在實驗室。 |
“這是一塊來自鄂爾多斯盆地地下2000多米的頁巖樣品,重量是100克。這瓶重10克的石油,就是這塊石頭生成的。鄂爾多斯盆地頁巖油資源豐富,在全世界盆地中遙遙領先。”走進低滲透油氣田勘探開發國家工程實驗室,長慶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分析試驗中心副主任楊偉偉信心滿滿地向參觀者展示團隊的實驗成果。
信心,源自時間的沉淀。十年高校求學,十年科研探索,楊偉偉踐行“為國找油”的誓言,與團隊成員一起“對話”鄂爾多斯盆地億萬年前的石頭,從微納米孔中尋“黑金”,以大量的基礎研究助力探明我國首個10億噸級頁巖油大油田。
迎難而上
繪制長慶頁巖油“藏寶圖”
2002年,楊偉偉考入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石油地質專業,自此認識石油、愛上石油。2011年,還在讀博士的楊偉偉帶著關于鄂爾多斯盆地中生界低滲透油藏富集機理的課題,來到長慶油田做實地研究。頁巖油的廣闊前景,長慶油田對人才的渴望,深深觸動了她。2012年博士畢業后,楊偉偉拒絕了國際能源公司的錄用和留校機會,毅然重返離家千里之外的長慶油田。
在長慶油田搞科研有個傳統:先穿紅工衣,再穿白大褂。經過采油一線鍛煉后,楊偉偉進入勘探開發研究院,加入有機地球化學“大咖”張文正教授的頁巖油科技攻關團隊。
起初,張教授只讓她做一些繪圖、整理資料等基礎工作。楊偉偉覺得繪圖太簡單了,希望能直接參與頁巖油的前沿研究,做一些有挑戰性的工作。就在楊偉偉心浮氣躁的時候,張文正說:“圖紙里有科研人的思想,地質思維就蘊藏其中。”于是,楊偉偉主動接下繪制頁巖油開發基礎平面圖的任務。
當時,長慶油田頁巖油研究剛剛起步,油藏分布不清,明確油藏的成因和分布規律至關重要。她日夜和油井“對話”,以每天200至300口井的速度,摸透了鄂爾多斯盆地5000多口油井的特性,完美完成繪圖任務,還提交了題為《頁巖油展布規律》的論文,為項目高質量開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因為表現出色,2013年起,她便成為課題骨干,并逐漸成長為項目負責人。
追夢十一載,楊偉偉從“師父”張文正手中接過油田有機地球化學學科帶頭人的擔子,帶領團隊不斷創新陸相頁巖油實驗評價方法,在淡水湖盆有機質富集、頁巖油富烴成藏理論等方面成果突出,在國內外期刊上發表論文40余篇,多次斬獲國際學術論壇獎項。
矢志創新
奶粉里“沖”出國家發明專利
“創新,是以量變的積累實現質變。把基礎工作做扎實才有可能創新。”這是楊偉偉的信條。2015年,長慶油田頁巖油勘探開發已取得重要進展,但頁巖油的賦存狀態模糊不清,制約了勘探甜點評價和開發方案優化調整。如何找到“能動用”的頁巖油成了困擾楊偉偉的“心病”。
那段時間,她每天5時左右到實驗室,整理巖樣,配備試劑,調試設備……出了實驗室,她走路時思考、吃飯時琢磨,回到家就一頭扎進書房找文獻、看文獻,一遍遍在腦海中模擬實驗過程,睡著了做夢還在焦慮實驗結果。丈夫說她:“腦子里裝著油,心里想著油,手上沾著油,夢里還是油。”
有天半夜,還在書房看文獻的她,聽到2歲的孩子哭,心急火燎地去沖奶粉。攪拌的時候她突然想到,速度加快可以讓固液分離。她想起文獻中關于古土壤學的有機質—黏土分離實驗,靈光一現:用離心機快速分離提取,或許可以把納米孔中的游離烴分離出來。她拿起筆,快速在奶粉盒上記下要點。
第二天一早,她匆匆趕到實驗室,準備好10種不同密度的重液,等待和同事們一起討論探索。經過反復實驗,最終形成了頁巖油游離烴的快速分離提取方法、吸附烴的定量評價方法,明確了不同烴類的分布狀態,解決了頁巖油“是否可動用、哪些可動用”的問題。這項研究也獲得2019年國家發明專利授權。
創新的背后,是不計其數的時間投入。同事、家人說她是“時間管理能手”,晚上哄睡兩個孩子后還會看2至4個小時文獻;出差坐8個小時高鐵,拿著本子寫了一路;經常一大早就到實驗室,凌晨才離開……她說:“我要用更多的時間打基礎,只有經歷千百次失敗,才能換來一次成功和創新。”
自立自強
研發核心裝置讓石頭搭上“時光機”
油田開發有這樣一條原則:先吃肥、后吃瘦,吃完肉、啃骨頭。2018年,隴東地區頁巖油開發試驗遭遇單井產量低、效益差的困境。開發效益好的“肥”區塊在哪里?頁巖油深埋地下看不見、摸不著,楊偉偉團隊決定對巖石樣品進行生烴熱模擬實驗,讓石頭“開口說話”。
可盆地頁巖油油藏類型非常復雜、特殊,當時實驗室的設備已不能滿足實驗的高要求,找遍國內外買不到一臺適用的設備。怎么辦?只能自主研發。
楊偉偉勇挑重擔。白天,她圍繞設備的核心功能和指標,尋找生產廠家并一個個溝通;晚上,她查閱國內外研究機構相關設備的信息,不斷完善技術方案。半年后,她拿著自己設計的圖紙請來專家會診時,卻被質疑了。
工作一度停滯。迷茫中,她打電話向導師請教。導師的一句話重新點燃了她的斗志:“做科研,有時候就要敢于堅持自己,走別人沒走過的路。”歷經1年,國內首個成烴成藏一體化設備成功面世。
“這個裝置可以模擬2億年前的地層溫度與壓力,就像一臺‘時光機’,可以讓石頭回到過去。我們通過精準的技術換算,能以快進的方式觀察到巖石樣品的演變過程,總結成藏規律。”楊偉偉解釋。
基于此,楊偉偉和同事們歷經3年時間完成60余組實驗,綜合地質基礎研究,找到了頁巖油“肥瘦”分布規律,為頁巖油增儲上產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022年,長慶油田年產油氣當量突破6500萬噸,刷新了中國油氣田年產油氣量的最高紀錄。其中,頁巖油產量達到221萬噸,占全國頁巖油產量的2/3。
在解麗琴工作室,楊偉偉經常和解麗琴一遍遍整理巖樣、觀察巖芯。“研究石頭,只有深鉆進去,才能看到別樣的景致。”在楊偉偉看來,微納米世界奧秘無窮,一塊塊石頭不僅能“開口說話”,還能“美得像花”,這是獨屬于科研工作者的浪漫。
“鄂爾多斯盆地地質條件得天獨厚、潛力無窮。守著這樣一塊寶藏,如果中國能夠實現頁巖油革命,那一定會是在長慶油田!我相信,在未來,長慶頁巖油的產量會持續上升,成為高水平穩產主力軍。”楊偉偉信心滿滿,“我愿始終扎根科技創新一線,將個人興趣志向融入長慶油田發展大舞臺,踏踏實實做好基礎研究,助推中國石油頁巖油革命,把能源的飯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里!”(特約記者 安祥燕 通訊員 周秀娟 楊陽)
微信公眾號:zgsybwx